经行吐衄的中医鉴别分析

10/12/2021 5:49:35 PM发布

首先肝郁化火经行吐衄胃火血热经行吐衄:《灵枢·百病始生》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以上两种证候均属火热上冲,损伤阳络的“实证”、“热证”。故临床上皆在经前或经期血海满盈时发生吐衄,出血量多,色红质粘为其共同特点。然二者病因、病机尚有不同之处。

 

41.png

肝经郁火经行吐衄多由恚怒伤肝,气郁化火,肝火扰动,阴血失藏所致;胃火血热经行吐衄多因恣食辛辣炙煿厚味,致使胃中积热,胃火上冲而引起。故前者兼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胀痛等症。由于肝之疏泄失职,血海蓄溢失常,所以经行先后无定期,经来涩滞不爽,经行少腹及乳房胀痛等肝郁症状为其主要特征;后者则以齿痛龈肿,口渴,口臭,便秘,月经量多等胃火内炽表现为其辨证要点。


因皆属“实”、“热”证,治疗总以清热凉血,顺经止血为法。肝郁化火经行吐衄,治宜清肝解郁,降逆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胃火血热经行吐衄,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根据证情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或麦门冬汤加减,或四生丸加黄芩、黄连等。

 

image.png

阴虚肺燥经行吐衄与脾不统血经行吐衄:二者皆为虚证,但一热一寒。

(1)阴虚肺燥经行吐衄经常由于素体阴虚,产育过多,房劳过度等多种原因引起精亏血耗,阴虚火旺,灼伤肺津,损伤阳络而成,证属虚热。以出血量少,而色红为其特点,兼有干咳音哑,鼻燥咽干,潮热盗汗,舌红少津等阴虚肺燥的症状。

(2)脾不统血经行吐衄则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脾失统血之权所致。表现为出血色淡,质地清稀,兼见倦怠懒言,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经色浅淡,清稀量多,舌淡等脾虚的症状。阴虚肺燥证治宜养阴润肺,清热凉血,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脾不统血证治宜健脾益气,引血归经,方甩归脾汤加减。

 

39.png

经行吐衄一症,多因血热气逆所致,脾不统血引起的较为少见。临证应从出血的量、色、质,并结合兼证进行鉴别分析。至于吐衄发生在经前、经期或经后,则不必过于拘泥。但据证观察,经行吐衄的发生在经前者居多。治疗应本《内经》“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热凉血降逆为主。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5570.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