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中医理论上也叫发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身体对抗炎症的症状,通俗地讲就是孩子体内受到了病原菌的侵略,免疫防御系统为了保护机体,而对病原菌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发生的身体发热反应。一般医生会根据小孩的体温来确定其是否发烧,正常情况下小儿腋下温度如果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烧,超过38.5℃即可认为是高烧,超过39.2℃就一定要及时遵医嘱处理,避免发生高烧惊厥。
小孩子发烧以后,尤其是年轻妈妈会非常着急,首先发烧以后,很重要的还是要找病因,当然了,针对发烧本身来讲,我们还是要给他采取一些处理措施的。一般来讲,处理措施包括几方面:
首先,在宝宝发烧时一定注意监测宝宝体温,分不同阶段进行对应处理。在体温上升期,宝宝感觉冷,此时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喝水,用退热贴或冰敷头部,手脚凉的宝宝给予手脚保暖,改善末梢循环;在持续高热期,宝宝感觉很热,可采取冰敷头部或温水擦浴,给他擦脖子、大腿根这种地方,多喝水排尿、排汗,温水洗浴等;体温超过38.5度,可口服小孩使用的安全的退烧药。西药来讲,目前最安全的其实就是两大类的药物:第一类就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第二类就是含布洛芬的这个制剂。不推荐安乃近和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物应用于小儿,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小儿退热,因尼美舒利用于小儿退热,这些会引起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011-0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在退热期,宝宝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及时更换汗湿的内衣裤等。
其次,让孩子吃一些清淡的、好消化的食物。
近年来,随着现代中药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感急性发热疾病的治疗中。以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喜炎平注射液)为例,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且为中药单一活性成分,小儿用药剂量明确,避免复方中药针剂易发生的交叉过敏反应。
中医外治疗法在小儿发热的退热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退热效果较迅速;同时,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较好。
(1)中药药浴法是小儿急性发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中医外治法,常用的有全身洗浴法、局部擦浴法和足浴法。中药浴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疏通经络功效。
(2)中药灌肠疗法由于肠黏膜吸收药物充分,且吸收后不经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药物的首次过滤效应;同时又可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因此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等优点。
(3)推拿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体表特定穴位,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疏风解表、解肌散热的功能。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发热上,以其简便易学、起效迅速、价格低廉、绿色疗法的特点,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迎合了 “虽治在外,无殊治内”的理论,突出了中医药的优势。小儿推拿退热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 “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吕荣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为: 基本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 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 风热者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风池、揉外关、揉合谷; 夹痰者加揉膻中、揉肺俞、运内八卦、揉丰隆;夹滞者加揉扳门、分腹阴阳、摩中脘、推天柱骨;夹惊者加清肝经、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李正平根据多年来临床外治退热的经验,筛选出开天门、推坎宫、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清心经、清肺经及劳宫穴,打马过天河、推六腑的小儿推拿降温组方。
针对小儿急性发热,在治疗中需注意:为更好地控制患儿发热,临床上经常把中西药结合使用,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中药的某些成分可能与西药化学成分相抵触,产生有毒物质。速效伤风胶囊、复方感冒灵片均为中西药制剂,含有扑热息痛成分,故不能再与西药扑热息痛同用,否则会增加此药对骨髓的抑制,甚至可导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带来不必要的过激反应等,有些中药须经过炮制后才可应用,有些药性峻烈的中药不宜用于小儿。
孩子发烧,有生理性发烧和病理性发烧两种,生理性发烧一般不需要特别干预。病理性的高烧需要遵医嘱处理。家长在护理发烧的孩子时,切忌酒精涂抹身体退烧,对退烧不起作用,而且还会伤害孩子娇嫩的皮肤。另外孩子发烧手脚冰凉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只需要给孩子补充水分,不要捂被子,这样会影响身体散热,还有可能发生高烧惊厥。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