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寿(公元1304-1386年间),字伯仁,号樱宁生。原籍河南许昌,先迁到江苏仪真,后迁到浙江涂姚。学儒于韩说,善文能诗,他不仅在医学上著作颇多,同时诗歌方面也是卓越非常。他有一颗立志于钻研中医学的心,从人体的内脏,精气,脉搏,阴阳,运气等等来分析人的生活,发展,以及如何医治相关疾病。
先学医于京口王居中,深得《内经》《难经》的奥妙,又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以后又参考了李东垣、刘守真、张从正、朱丹溪各家的学说,进一步钻研、掌握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规律。热心为劳动人民服务,有很高的威信,积5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理论结合实践,著书立说,成为杰出的医学家。尽管他十分杰出,却没有骄傲,也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待平民百姓仍是尽心尽力,呕心沥血,百姓有何疑难杂症,总爱来找滑寿看病,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1.对针灸学的贡献
滑氏在当时看到针灸之道湮而不彰,经络之学晦而不明,他感到《素间》(骨空沦)、《灵枢》(本输篇)所述之经脉,辞旨简严,不易了解,不便初学,于是他用简明的写法,深入浅出,加上他的心得体会,编著了《十四经发挥》三卷。
在《十四经发挥》序文里滑氏自序说:“……经络不明,则不知邪之所在?…”。因之他把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十二条正经,任脉、督脉十四经,周身六百五十一七个隧穴系统地写了出来,内容简明扼要,纲举口张,便于学习和运用。例如《十四经发挥》三卷(手足阴阳注流篇)写道:
手之三阴:手太阴肺经。足之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之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用简明的几句话,肯定了经络和内脏的关系。认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与躯干四肢内外相通的道路,就是经络。又说:“络脉传注,周流不息。”意思是说络脉是本经的旁支,本经之脉由络脉而交他经,传流不息。说明了经络是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通路。
卷中(十四经脉气听发篇)详细叙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循行、交会及所主病症,指出寸口脉和人迎脉(桡动脉和颈动脉)倍数比较,诊断虚实证侯。并写了每一经附一段脏器解剖说明。
任脉和督脉各有专穴,把二条奇经的起止交会,所联系的部位写了出来。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称任脉为阴脉之海。并以图示把穴位详细绘出。
他在下卷(奇经八脉篇)中说:“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除督脉、任脉有独立穴外,其它如阴维脉、阳维脉、阴侨脉、冲脉、带脉没有独立穴位,附在他经。但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他采取了《内经素问》、《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上的资料,并附于《十四经发挥》之后以备参考。不但发挥了自己的意见,又保存了古代的资料,是很客观的。
《十四经发挥》是元代一部重要针灸书,这部书不但在国内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流传到日本,日人山本长兵卫尉氏,于宽文五年重刊问世。又由八田兴泰氏于文化年间译成日文本。日本东京高等针灸学院院长板本贡氏也很重视,加以研究。日本长滨善夫、丸山昌郎等所著的《经络之研究》,也参考了《十四经发挥》,并用了它的图。他们经过研究证实了我国经络学术的价值,认为经络学说井不是脱离了治病而单独成立的基础理论。
2.对儿科(急性传染病学)的贡献
滑氏于公元1341年著了《麻证全书》四卷。总结了元以前有关麻疹的文献,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理法方药的规律上,有卓越的见解。
在舌诊方面,发现了舌上、腭上、牙龈、口腔有白粟,描写出了疹毒将出时的重症。滑氏远在公元十四世纪就知道从舌诊观察腔内周围,提出内疹的重要性是很可贵的,可以说对麻疹内疹最早的发现首推滑氏。
同时对麻疹(正麻)、奶麻、风疹(风瘾)进行鉴别诊断,并提出麻疹是从传染引起,而且出了之后就有免疫力。指出奶麻是儿在胎中受了热毒所发,多发于小儿初生不到满月,遍身红点如珠,疹现皮肤。
至于风疹,或时值天气炎热,或感受风热而发,类似麻疹,多发于初生儿一月、半岁、一岁之间的幼孩。滑氏认为麻疹的病原内因于胎毒,外因于时令而流行,古人虽受条件限制,不能进一步观察病原体,但认识到麻疹是“毒”而且由外界感染而发。
滑氏对麻疹治疗方面有一定的原则,用药非常慎重。并提出小儿脏腑非常娇脆,不能乱投药物,注重调养,以求安全。如果必须用药时也有一定的标准,宜用透肌解表的药,忌用寒冷凝涩的药,疹已潮出宜用活血清热药,忌用寒酸辛烈药。
并要适当的用表药,以防越表越虚。规定宣毒发表的正确疗法,特别指出随证加减法,在辨证时应注意地方、气侯、体质强弱、生活环境等情况。如果因体质虚弱,不能发疹,或因衣被单薄,感冒风寒,阻碍发疹机能,适当的用辛散透表的药剂,切不可用寒凉药,恐闭塞发疹,这是很正确的主张。
他对麻疹的护理非常重视,不但不让乱服药物,忌用凉药,并且规定忌食生冷。反对一般医家用樱桃核、西河柳、木棉等热性药物发表。他说:“麻疹既出,调理甚难,坐卧欲暖,饮食宜淡”。这和现在对麻疹的调理方法是一致的,所以这部《麻症全书》对现代仍有指导意义。
3.对诊断学和医学理论文献的贡献
滑氏根据《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的精神,参考历代医家诊法,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了《诊家枢要》,主要内容共14段,分十二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诊脉之道”及“脉阴阳类成”,这二节对脉象和讲脉象,详细分析,理论甚为精确,有较高的见解,在临床上指导意义很大。《诊家枢要》这部书是元以来理论结合实践的一部诊断学书,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还参考了它。
滑氏所撰《读索间抄》三卷,汇悴凡十二类,把一部深奥的理论书,分类整理,使成为有系统的一部易读的书。又著《难经本义》二卷,爪取历代医学家共十一家,开头写了汇考一篇,说明《难经》的名义源流。把各家对《难经》的学说融一合起来加以注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上二书虽系整理性的著作,对继承祖国医学理论有一定的作用。临床医学的成就:滑氏在临床上有卓越的成绩,他治病针药并用,疗效很高,对伤寒、暑热、疟疾、庙、疹、痛、怔忡、腹病、血证等都有验案,特别对妇科病验案很多。
此外他还著有《读伤寒论抄》、《痔漏篇》、《医韵》、(本草学书)等书,他对内科、外科、本草等学也曾有过贡献,可惜这些书都已失传了。
滑伯仁勤劳治学,一生集中精力,为医学事业奋斗,他的医学著作,对我国针灸学、儿科学(急性传染病学)、诊断学、理论文献整理及临床,都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现在通过文献资料来学习,他的生平和作品也有助于当代社会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尽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前人之所长,然后在技术支持下,做出创新,造福更多的人。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