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由于承袭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受了徐灵胎、钱塘“二张”的影响,因而有其“崇古尊经”的一面。但其发皇古义之中,又吸取大量当代有效的时方,这又有其进步而不泥古的一面。他能融汇新知,并有所创新,在一定意义来说,其学术思想是赋有“补编救弊”的作用。兹分而述之:
1、学术指导思想。 发皇古义 尊经旨而不泥,陈修园认为:若“理不本于《内经》,法未熟于仲景,纵有偶中,亦非不易矩获。”涉足医林,首先应当对《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研习,是非常必要的。正因为陈修园注重古代经典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有人指责他是“尊经泥古”的儒医,并加以批判。笔者认为,陈修园之尊经,的确是事实,而说他泥古则是言之过甚。中国医学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是认真深入的研究中医典籍,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医学术的本质,找到其真谛。否则,就有可能变成“不过记问套方,希图幸中,揣合人情,以为糊口之计”(引自《医学从众录》)的庸医。由此可知,陈修园尊崇经典,以经典为圭臬,其目的是在于告人守绳墨、有规矩,刻苦钻研中医基本理论;认为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中,辨证、立法、选方,才能真正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这样的“泥古”,就无庸非议了。融合新知 治伤寒而创新、陈修园之治学,其“尊经崇古”,旨在继承,主张穷求经旨,以典籍为根基。这种学术上的连续性是必需的。其实,陈氏“崇古”并不泥古。在他的许多著述中,上自对《录》、《素》、《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的阐述,集先贤诸说,并掺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下及《时方妙用》、《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等。均广泛收集当代的有效方药。可以说,这方面是他的创新之处。补偏救弊, 医著从众而录,中国医学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有认真深入研究中医典籍,才能深刻理解中医学术的本质,找到其真谛。不然,就有可能变成庸医。由此可以推论,当时陈修园的不少同道,不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不重视中医基本理论的学习,在临床实践之际理法不明,而片面地追求时髦方剂,以图取效,因而流弊甚多。陈修图正是有鉴于此,对那些不按理法,不辨证乱施药的医士,只是以医为糊口之计的庸医,大加指责,指出“医道之不明也,皆由于讲方而不究经之故”。所以,他苦心研究《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其著书立说的动机,显然是为了补偏救弊、改变当时的医风。
2、 治疗方法和思路。返博为约,示后学以津梁,陈修园之治学,对已要求“深入浅出,返博为约”;对人则要求:“由浅入深,从简及繁”。他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对每个习医者来说,心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文字古奥,义理深遽,往往意在言外,苦于无明晰浅湿的注解,很难理解它们的精神实持,读者每有“望洋”之感受,而至畏难不前。为了普及医学知识,消除学者畏难情绪,对上述诸书,陈修园本着“语语为中人所共晓”的精神,俱曾用通俗语言,或节注或全注,以浅显出之,如《素问。灵枢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便是。不仅如此,为启迪后学,他集先秦以至元明诸家的精华,采用“返博为约”的方法,还著有入门佳作《医学实在易》。此书引导后学者,驾轻就熟,先知其易,故名日《医学实在易》。由此所及,可以看出,陈修园终生从事中医学研究,致力于中医普及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医学著述中的普及读物,至今还广泛流传,为医者所喜爱。分析综合、尤以补注见长,陈修园研究中医典籍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采取综合分析,并普遍掺以补注。经他综合整理的医学论著有《灵枢素问集注》、《神农本草经读》、《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以及《伤寒医决串解》、《时方妙用》等都是综合衍释,衬托注解以明其奥义。此如,在《灵枢集注节要》中,陈修园将《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五常政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等章节。集中为《运气》一篇,综合分析其义。不仅衬以小注,并绘制五运六气、六气主时、六气主气太过不及等到图形,撰文析义,使学者能深入浅出地理解五运六气的基础规律。陈修园的《伤寒决串解》,他在序言中说:“晕集伤寒浅注三百九十七法,依法条晰,期于明白易晓,而又虑学者,未能融会通而得其要旨也,不揣固陋,复为综衍释,名日《伤寒医决串解》”。可见,其所以要串解的目的,就是在于综合分析,阐明伤寒之精深奥义,的确是用心良苦。特别还要提出,陈修园的全部注疏方法,多采用“衬以小注”的方法,尤以补注见长。如其所著的《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二书,是采取独特的方式,以演释条文。其特点是原文与注文协调一致,既可连续,又可分读,文字流畅,语句通俗,确实起到了衬托明快的作用。[3]撰写歌括 ,便于初学记诵,陈修园为了初学者便于记忆背诵,尽快入门,对《伤寒论》方和时方,在《医学实在易》等著作中,把原文、方药、主治等都用诗歌体裁,撰成便读的歌括,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记。这又是陈修园治学的另一大特色。[4]浅显寓深 , 通俗易懂称著,陈修园的治学方法,在他的众多著述之中,还可以看出,他采用了浅显而精深,以期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如《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灵》等,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将深奥的医理,用通俗的文字,概括而以浅出之,是历来广泛受到欢迎的普及读物。但必须提出,他对更加深奥的经旨,也通过衬托注解,直接涉及经典字句章节,使之读起来亦可在浅显中而悟出其精深。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