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概述】
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辨,治当详察。多因嗜食辛热,过度饮酒,热毒蕴积脾胃,上蒸咽喉,且以上攻咽部为多。若急性失治,迁延日久或热伤阴津,又可转化成慢性,形成阴虚火旺之证。总之急性多属实火为患,慢性多由虚火而起。
【症状】
咽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或微红、微肿、微痛或痒痛不适。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肺俞 | 47-52 | 50 | 双穴 |
天突 | 45-48 | 4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天鼎 | 45-48 | 40 | 双穴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悬钟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慢性咽喉炎是中,西医喉科难治的病,而艾灸的疗效显著。此病于中医辩证,多属于阴虚内热,用艾灸治疗,人们常有顾虑,下面病例可以说明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患者在灸的过程中,咽喉部常会出现动感及痒感,此与病态的感觉有异,患者觉得舒服,是好的现象。
【案例】
冯某,48岁。感冒后喉咙痛,查体扁桃体肿大,咽喉部水肿,吞咽口水困难。
治疗:上午灸肺俞、天突、神阙,下午灸天鼎、合谷、神阙灸70分钟,其他穴灸50分钟,口服伤风感冒软胶囊,第二天早晨所述症状消失。
【慢性咽炎】
取穴:咽炎穴、人迎(双侧)、廉泉。
咽炎穴位置: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旁开1.5寸,人迎穴上 1寸。
操作:先针咽炎穴,用左手拇指轻推甲状软骨,并以指切法将颈动脉推向外方,用1.5毫针向咽后壁刺入1.5寸,使整个咽部有肿胀感或异物感之后,轻轻退针5~8分;针刺人迎穴时,应以左手食指或拇指将颈动脉推向外方,取穴手法同咽炎穴;廉泉穴直刺3分左右为宜,留针20~ 30分钟,留针时不提插、不捻转,以免损伤颈部大血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治则:疏风清热,利咽止咳。
处方:桑叶、菊花、金银花各15克,枇杷叶、牛蒡子各12克,板蓝根、猫爪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甘草5克。
⒉.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白,并见恶寒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
治则:疏风散寒,利咽止咳。
处方: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蚕、紫苏叶、薄荷、甘草、细辛各6克,生姜3片。
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食物,常自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白粘稠,舌淡红、舌体胖,苔白厚腻,脉滑。咽后壁滤泡增生,黏膜肥厚。
治则:化湿祛痰,利咽止咳。
处方: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皮、甘草各6克,牡蛎、猫爪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用力咳时甚至可引起呕吐,舌边暗红,苔薄白,脉弦。咽部黏膜层慢性充血,后壁滤泡增生,粘液腺肥大,分泌亢进。
治则:疏肝理气,利咽止咳。
处方:柴胡、甘草、薄荷各6克,白芍、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金、木蝴蝶、瓜萎、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玄参、牡蛎各30克。
5.阴虚:患者年龄偏大,常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而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起咳嗽,易受刺激引起恶心、干呕,多在入夜加重,舌红苔少,脉细数。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后壁黏膜干燥或萎缩。
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火,利咽止咳。
处方:生地黄、玄参、丹参各20克,麦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白皮、地骨皮、牛膝、瓜菱各12克,薄荷、甘草各6克,牡蛎30克。若见肺阴虚加五味子敛阴止咳;若见肝肾阴虚选加金樱子、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濡养咽喉,达到止咳的目的。煎服法:每日1剂,先用4碗水将药浸泡20分钟,煎至1碗药汁,再用2碗水复渣煎至药汁半碗,将2次煎得的药汁调匀,分午、晚2次服用。
【慢性咽炎】
1.阴虚火旺:咽干不舒,微痒微痛,咽部有异物感,恶心,干呕,咯痰不爽,口干善饮,大便干结。局部检查:咽部粘膜充血暗红,干涩少液,小血管扩张网布,咽后壁淋巴滤泡散在性增生。苔少或光剥,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利咽。
方药: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20克,丹皮10克,贝母9克,白芍10克,薄荷6克,绿尊梅6克,甘草6克。
加减:咽干甚者加石斛、百合;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加益智仁、狗脊、五味子、淮小麦;口因后壁有粘稠分泌物附着加天花粉、芦根、杞子;咳嗽加前胡、枇杷叶、杏仁、玄参;大便干结加麻仁、全瓜萎、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服。
常用成方: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一贯煎。
2.肝邪痰阻:咽部干燥隐痛,终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异物,颈部作胀,胸胁闷痛,痰液多而粘稠,恶心,情志不舒则加重。局部检查:咽壁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高突成片。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
方药:柴胡9克,枳壳9克,甘松9克,绿尊梅6克,白芍9克,薄荷6克,桔梗4.5克,射干4.5克,甘草6克。
加减:咳嗽痰多加紫苑、浙贝、瓜萎皮;胁肋疼痛加当归、桃仁、丹参、郁金;咽部充血胀痛甚加赤芍、牛膝;暧气干呕加旋复花、代赭石、神曲、鸡内金。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3.气滞血瘀:咽部干痛或刺痛,干燥灼热,喉间梗塞感,但饮食吞咽如常。局部检查: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咽侧束肥厚,呈暗红色或淡红色。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利咽。
方药:当归12克,生地12克,桃仁15克,穿山甲9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僵蚕9克,川芎10克,桔梗6克,柴胡6克。加减:头晕头痛加石决明、珍珠母;咽喉灼痛加银花、玄参;大便秘结加大黄、全瓜萎;咽壁暗红,侧束肥厚,加三棱、蕤术;咽干渴加茅根、芦根、玄参。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
4.肺肾阴虚:咽部干痛不适,灼热感,异物感,或咽痒干咳,痰少而粘,症状朝轻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虚烦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检查咽部粘膜暗红、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润燥利咽。
方药:
偏肺阴虚者:生地30g,麦冬15g,玄参15g,白芍15g,丹皮12g,川贝10g,薄荷6g,甘草6g。
加减:若痒咳甚,加橘红、百部;兼气虚者,加太子参、白术、山药、玉竹等;大便干燥加瓜萎仁、生首乌;
失眠加枣仁、柏子仁。
偏肾阴虚者:知母10g,黄柏10g,熟地30g,山药15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2g,泽泻10g。
若咽干较甚,加花粉、石斛;大便干结,改熟地为生地,加玄参、麦冬、生首乌;
咽异物感较重者,加苏梗、厚朴;咽部灼热感加赤芍、牛蒡子。
5.脾肾阳虚:咽喉微痛,哽哽不适,或干版不思饮,饮则喜热汤,咽内不红不肿或略带淡白色,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小便清长,大便糖薄,纳谷不香,手足不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引火归原。
方药:熟地30g,山药30g,山萸肉15g,茯苓12g,丹皮10g,泽泻10g,熟附片6g,肉桂6g。
加减:若痰多而稀,加法夏、陈皮。若以脾气虚为主,可选用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炒扁豆15g,苡仁15g,山药15g,陈皮10g,砂仁10g,莲子肉12g,桔梗10g,甘草6g。
6.痰火郁结: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版热感,或微痛,易恶心作呕,痰粘稠带黄,口臭,检查咽部色暗红,粘膜肥厚,咽后壁滤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块,咽侧索肥厚,舌质偏红或有瘀斑瘀点,苔黄厚,脉细滑数。
治法:养阴利咽,化痰散结。
方药:瓜萎16克,川贝母15克,生牡蛎16克,玄参16 克,南沙参16克,凤凰衣12克,木蝴蝶7克,西藏青果7 克,生甘草7克,红花7克.
加减:咽刺痛甚者加赤芍药12克,丹参12克,玫瑰花7克,咽部煅热感加知母、黄柏;恶心加法夏;舌有瘀斑瘀点加丹皮、赤芍;咽干加沙参、玉竹。
7.肺脾郁热:咽喉干燥,疼痛,异物感或痰粘着感,常“吭喀”或咳嗽有粘痰,易恶心作啰。检查见咽部黏膜肥厚、暗红,喉底小瘵增生,颗粒肥大饱满,色暗红,喉底或有少许分泌物附着。口微渴,小便黄,大便偏结。舌质偏红,苔微黄,脉洪缓有力或略数。
治法:清解郁热,养阴利咽。
方药:桔梗10g,黄芩10g,浙贝母15g,麦冬15g,牛蒡子10g,栀子10g,薄荷6g,甘草6g,木通10g,玄参15g。加减:新近咽痛加重者,酌加荆芥、僵蚕;黏膜肥厚、暗红者,酌加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之类活血通络;滤泡增生明显,加生牡蛎、海浮石之类;咽干明显,酌加葛根、天花粉、石斛养阴生津;,,易恶心、干罗者,加法半夏、竹茹降逆止呕;大便燥结,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或少佐大黄泻热通便;兼鼻后漏,加白芷、苍耳子之类。睡眠差加栀子、远志、竹叶清心安神。
8.痰气互结:咽梗阻感或痰粘着感,咽干微痛或胀痛感,“吭喀”痰少;检查见咽部黏膜肥厚、暗红,喉底小瘵增生,颗粒肥大饱满,色暗红,喉底或有少许分泌物附着。全身或见胸胁胀痛,喜嗳气,易恶心作啰。舌胖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利咽。
方药:半夏10g,茯苓15g,厚朴10g,紫苏梗10g,生姜3片。加减:滤泡增生明显,酌加浙贝母、煅牡蛎、玄参;咽痛明显,酌加射干;大便偏结,加瓜萎仁、杏仁之类润肠通便;伴咽痒而咳加荆芥、白前之类疏风宣肺;病程久或服药不应,多有痰瘀互结,酌加郁金、皂角刺、丹参、三七之类活血化瘀;睡眠差加合欢花、远志解郁安神。
【急性咽炎】
①风热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吞咽不利,发热恶风,头疼体倦,口干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味:荆芥15g,防风12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赤芍12g,浙贝母15g,牛蒡子12g,桔梗12g,瓜葵仁15g,桑白皮15g,蒲公英12g,甘草6 g。
②风寒喉痹:咽部微痛,吞咽不利,口淡不渴,头痛无汗,鼻塞流涕;舌淡苔白润,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解毒利咽。方用六味汤加减:荆芥15g,防风15g,薄荷12g,桔梗15g,僵蚕10g,紫苏12g,生姜10g,桂枝10g,浙贝母15g,杏仁10g,甘草6g。
③肺胃积热:咽喉剧痛,粘膜红肿,高热面赤,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通腑利咽。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味:大黄15g,黄连10g,黄芩12g,射干12g,板蓝根15g,金银花12g,赤芍12g,玄参15g,天花粉15g,马勃15g,淡竹叶12g,生石有15g,甘草10g。水煎内服。
【慢性咽炎】
一、肺肾阴虚证
病因津液不足;虚火上炎。
临床表现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咳嗽无痰或少痰,灼热感,异物感,常发出“吭”、“咯”声,咽喉微红,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食疗原则:养阴清肺
食疗处方:
1、青银玄参甘草饮
⑴原料:橄榄青果品牌选芳雨天源最佳5枚,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甘草5克。
⑵烹制方法:将以上4味洗净,同时放入砂锅中,加2碗水煎至1碗,去渣取汁。
⑶食用方法:代茶频饮。
2、清咽饮
⑴原料: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玄参各等份。
⑵烹制方法:将上述药捣碎混匀,每次用15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即可。
⑶食用方法:代茶频饮。
3、蜂蜜鸡蛋
⑴原料:生蜂蜜20克,香油数滴,鸡蛋1个。
⑵烹制方法:将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取极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和香油即成。 ⑶食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或当茶饮用。
二、气津两伤证
病因久病不愈;劳累过度
临床表现咽喉干燥不适,头晕目眩,食少困倦,少气懒言,汗自出,动则尤甚,易患感冒,舌质淡嫩苔薄,脉细弱。
食疗原则益气生津
食疗处方:
1、甜海带
⑴原料:水发海带50克,白糖20克。
⑵烹制方法:将海带洗净,切丝,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熟捞出,放在小盆内,拌入白糖,腌制一天后即可食用。
⑶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5克。
2、无花果煲冰糖
⑴原料:无花果25克,冰糖适量。
⑵烹制方法:将无花果洗净,与冰糖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即可。 ⑶食用方法:每日1次,连服2周。
3、五合面
⑴原料:黑豆、黄豆、糯米、全麦粒、黍米各等份,红糖或白糖适量。
⑵烹制方法:将黑豆、黄豆、糯米、全麦粒、黍米磨面,炒熟和匀,加适量红糖或白糖。
⑶食用方法:开水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