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概述】
麻疹是指传染麻毒时邪毒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发热3~4日后,遍体出现红色疹点,稍见隆起,扪之碍手,状如麻粒。其中尤以颊黏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传染性很强,见于半岁以上的婴儿。
由于地区不同,江浙一带,将麻疹称“痧子”,华北称“疹子”或“糠疹”,华南多称“麻子”等。
【症状】
(1)风热时邪侵袭肺卫(初热期):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眼睑红赤,眼泪汪汪,倦怠思睡,胃纳欠佳,发病两三天唇腮较赤,颊黏膜接近下第一臼齿处,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点,围以红晕之麻疹黏膜斑,小便短黄,舌苔白薄或微黄,脉浮数,指纹红赤而浮露。
(2)邪毒入里肺部蕴热(见形期):发热持续,起伏如潮,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或伴惊跳,目赤多眵,疹点先从耳后、发际及颈部出现,渐及额部颜面、胸腹四肢,最后见于手心足心,疹点初起细小而稀少,渐次加密,疹色鲜红或黯红,稍觉隆起,扪之碍手,舌质红赤,苔黄腻,或黄燥,脉数或洪数,指纹紫滞。
(3)邪透疹没肺胃阴伤(收没期):疹点依次隐没,咳嗽渐减,声音稍哑,发热渐退,胃纳转佳,精神渐复,舌质红,苔薄腻,脉虚数,指纹淡滞。
(4)邪毒炽盛闭肺内陷(逆证):疹出不畅,或暴出即没,或疹色紫黯,稠稀不均,并见高热烦躁,气急咳喘,鼻煽胸高,口唇青紫,舌质红绛,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或洪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疹色紫黑,形成斑块;或疹点黯淡不红,或疹点凹陷,或神昏谵语,痉厥抽搐等。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热时邪侵袭肺卫、邪毒入里肺部蕴热与邪透疹没肺胃阴伤:三证为麻疹顺证,从初热、见形到收没的三个阶段,为期各约3天。风热时邪侵袭肺卫的证候,见于麻疹初起,多由感染时毒,邪伤肺卫,除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外,尚有一系列卫分症状,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邪毒入里肺部蕴热的证候,见于麻疹中期,因正邪复争,内热炽盛,故见壮热、烦渴、咳剧,并开始由上而下,由阳面至阴面出现皮疹,疹色先鲜红后黯红,颗粒细而均匀,先稀后密,舌质红赤,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等气分实热之症,邪透疹没肺胃阴伤的证候,见于麻疹末期,因疹毒已透发,故疹点依次隐没,发热渐退,胃纳转佳,精神渐复,是为邪退正复之象。
(2)邪毒炽盛闭肺内陷与风热时邪侵袭肺卫、邪毒入里肺部蕴热、邪透疹没肺胃阴伤;前证是麻疹病程中出现的逆险证候,较后三证之麻疹顺证为重笃危险。体质:顺证多见于身体健壮之小儿,而逆证多见于年龄小、体质弱、发育欠佳的儿童。精神:顺证多神识清楚,逆证目闭不开,迷迷嗜睡,乃显示病趋严重;如神志昏糊,不省人事,不啼不哭,则有逆传心包之危症。体温:顺证多发热不高,皮肤微汗润泽:若体温升高剧烈,或变生喘咳痉厥;或体温不升,脉微肢厥,疹透困难等,当属邪陷正虚之逆证。呼吸:咳嗽轻微,呼吸稍粗是为顺证;若气急喘促,咳呛频频,鼻翼煽动乃是邪毒闭肺,并发肺炎喘咳之逆证,反之,呼吸微弱无力,脉细,恐有邪陷正衰厥脱之险。舌苔:初热时苔现薄白、舌边尖微红,见形后苔转微黄,舌质转红,舌苔与证候相合是为顺证,若苔面干燥无津,舌质紫绛,甚或灰黑焦裂起刺,显示热毒炽盛,津液枯涸,有邪陷营血,真阴欲竭之变端。脉象:初热脉现浮数,见形后脉呈滑数,但不洪不滑实,为顺证;若沉迟细涩,乃阳证见阴脉,故危。麻疹出没:发热三、四日后,渐次外达,宜不疾不徐,是为顺证;如当出不透,或现而不畅,或一出即隐,或应收不回等现象,乃属热毒亢盛或正不胜邪之逆证。发疹顺序和疏密:先由耳后、发际、颈项、额部、颜面、肩背等阳部渐次出现,继而胸腹四肢、手心、足心等阴部均见疹点,由疏到密,以阳部密,阴部疏为顺候。收没应由上而下,逐渐见回。若胸腹见疹,颜面不露,以及两足见疹,腹部隐约,上身无点,均为毒炽气虚,阳气内郁,难以上升,为逆险之象。疹点之色泽形态:红润泽,颗粒分明突于皮肤,一日三潮,潮来红润,乃气血充足,热毒易达之顺证:若点粒难分,繁密成片,疹形平坦,色呈紫斑,为热毒亢盛,丛生变证。此外,如疹点隐而不显,色淡红,或于枯晦黯,是气血亏乏,正虚邪陷,也为险证。
(3)麻疹在见形前与风热感冒:麻疹初起有发热、咳嗽、喷嚏等类似感冒的表现,麻疹发热特点为晨轻夜重,或一日数潮,且高于初热、身虽热但两手足梢及耳轮发凉,眼胞肿而泪汪汪,鼻喷嚏而涕浊。若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则更是早期鉴别诊断的依据。此外,对于是否在流行季节和曾否患过麻疹,以及有无与麻疹患者接触,均可作为鉴别的参考。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大椎 | 50 | 40 | 单穴 |
肺俞 | 50 | 50 | 双穴 |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中脘 | 50 | 50 | 单穴 |
气海 | 50 | 50 | 单穴 | |
尺泽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委中 | 48 | 30 | 双穴 | |
涌泉 | 50 | 60 | 双穴 |
【艾灸体会】
临床上影响透发的原因很多,有因正气虚弱者;有因病中护理不当者;有因热毒较重,正气不支者,皆可导致麻疹欲透而不能透,或透发不畅等,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多数小儿对针灸治疗都有恐惧思想,不易合作,给小儿进行针刺治疗比成人要困难,因此要态度和蔼,主动争取患儿的配合。此外,做好保健工作,室内空气要流通,每在冬末春初,气候变化较大的时候,注意增减衣服,避免感冒风寒。加强饮食调节,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在麻疹流行时期,未患麻疹小儿不要到公共场所。
【顺证麻疹】
【疹前期(前驱期)】
【 治则】辛凉透表
【主方】宣毒发表汤加减。
【加减】高热惊厥,加蝉衣6克、僵蚕10克;咽痛,加板蓝根30克、鸭跖草15克;寒冷季节,透疹不利,加苏叶10克,芫荽子10克。
【主方分析】本证风热在表,故用辛凉透表,清宣肺气,引邪由卫表而出。方中升麻解肌透疹而解毒,葛根解肌透疹并生津,两药配伍,不但增强辛凉之力,而且加强透疹解毒之功,均为主药;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以助透疹;连翘清热;前胡、牛蒡、甘草、桔梗以宣肺利咽祛痰。
【处方举例】升麻10克 葛根10克 荆芥10克 防风6克 牛蒡子10克 薄荷5克(后下)杏仁6克前胡10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见形期(出疹期)】
【治则】辛凉透疹,清热解毒。
【主方】清解透表汤加减。
【加减】高热烦渴,加生地10克,生石膏30克;疹色紫暗,加红花3克,丹参10克。
【主方分析】此期是麻疹的高峰阶段,麻毒由里而外达,热毒炽盛,治疗重在透疹外出,清解邪毒。方中除清热解毒药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甘草之外,还加重了透疹之品,如西河柳、蝉衣、牛蒡子、升麻、葛根、紫草等均有托毒透疹之力,同时紫草还能清解血分之疹毒,凉血透疹。合而起清热解毒,宣泄透邪的作用。
【处方举例】 银花10克 连翘6克 蝉衣6克 升麻10克葛根10克 紫草10克 西河柳10克 牛蒡子6克 桔梗3克 甘草6克
【恢复期(退疹期)】
【治则】清热养阴。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加减】纳呆,加鸡内金10克、六曲10克;低热,加地骨皮10克、银柴胡10克;皮肤瘙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0克。
【主方分析】麻疹为温热病,病后肺胃阴伤,故用甘寒养阴法。沙参麦冬汤多为甘寒滋润生津之品,主要用于邪热已退,肺胃阴伤的病人,以奏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故麻疹病后伤阴者可用本方治疗。
【处方举例】 沙参10克 麦冬10克 桑叶10克 石斛10克 生地10克 赤芍6克 丹皮6克 山药10克扁豆6克 谷麦芽各10克 甘草6克
【逆证麻疹】
【麻毒闭肺】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化痰。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痰多,加竹沥10克、葶苈子10克;气喘,加苏子10克(包煎)、天将壳10克。
【主方分析】麻毒之邪,内闭肺窍,治宜宣肺化痰,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为开肺清热之主方,合鱼腥草、黄芩,可加强清肺泄热之力,配紫草可凉血透疹。合而能宣肺达邪,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处方举例】麻黄3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 黄芩10克 鱼腥草15克 车前子10克(包煎)全瓜萎10克 象贝母10克 天竺黄10克 甘草6克
【麻毒内陷心包】
【治则】清营解毒,平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加减】高热、昏迷较深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九1/2~l丸吞服;痰涎壅盛,喉间痰鸣者,加石菖蒲10克、天竺黄10克、胆南星10克,或吞服猴枣散0.9克
【主方分析】本方以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民神宁神定志,川贝化痰,鲜生地、白芍、甘草滋养筋脉;竹茹除烦通络。
【处方举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 赤芍10克丹皮10克 知母10克 紫草15克 玄参10克板蓝根30克 甘草6克 紫雪丹l粒(吞服)
【麻毒攻喉】
【治则】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方】清咽下痰汤加减。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6~10克(冲);痰粘色黄,加天竺黄10克、鱼腥草15克。
【主方分析】方中玄参、射干、甘草、桔梗、牛蒡子清宣肺气而利咽喉;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葶苈子泻痰行水,清利咽喉;全瓜萎、贝母化痰散结。
【处方举例】银花10克 板蓝根30克 玄参10克 牛蒡子10克 连翘10克 桔梗3克 象贝母10克天竺黄10克 全瓜篓10克 甘草6克
【麻疹初起】
【症状】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畏光、眼泡浮肿、泪水汪汪、神倦思睡、口腔颊部、齿处可见白色疹点。此期约3天。
【芫萎葱豉汤】
芫萎15克,葱头3个,豆豉10粒,三物共煮汤,汤成入香油盐调味。一日1剂,连服3日。
【黄豆金针菜】
黄豆50克,金针菜25克,黄豆浸一昼夜,金针菜洗净,共煮至熟,取汁代茶饮,日1剂,3次服完,连服3天。
【出疹期】
【症状】为皮疹出现至消退,约3~~4天。患儿高热不退,皮肤出现玫瑰样丘疹,针尖大小,先见耳后发际及颈、头面、胸背、四肢手掌足底止为丘疹出齐。
【五汁饮】
甘蔗汁60毫升,李荠汁30毫升,萝卜汁、梨汁各30毫升,西瓜汁60毫升隔水共蒸熟,凉后代茶饮。每日1~2剂。
【二皮饮】
梨皮20克,西瓜皮30克,洗净切碎共煎,去渣入冰糖代茶饮,日1剂,连服5~一~7天。
【恢复期】
【症状】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脱落,皮肤留褐色斑迹,烧退,食欲渐增。
【淮山百合粥】
淮山、苡薏仁各20克,百合30克,粳米100克,洗净共煮,粥熟分3次服完,连服7~10天。
【莲子冰糖羹】
莲子、百合各30克,冰糖15克,莲子去心,与百合冰糖文火慢炖,待莲子百合烂熟即可。日1剂,连服7~~10天。随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