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门 | 38-45 | 40 | 双穴 |
阳陵泉 | 38-42 | 30 | 双穴 | |
角孙 | 38-45 | 40 | 双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
第2天 | 风池 | 38-45 | 40 | 双穴 |
听会 | 38-45 | 40 | 双穴 | |
大迎 | 38-45 | 40 | 双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本病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隔离,居室应空气流通,冬季可定时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一般至腮腺肿大完全消失为止。
【案例】
胡某,女,7岁。
主诉:右侧耳下肿痛、发热。患者昨日放学回家后头痛、咽痛,右侧吃东西时耳下疼痛。早上起床后头痛、咽痛症状加重,有发热症状,最近有流行性腮腺炎。
查:体温:38.2℃。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诊断: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施灸。处方:1日,灸风门、阳陵泉、角孙各50分钟;2日,灸风池、听会、大迎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灸1次后耳下疼痛减轻,灸3日后肿胀消失,灸7日后症状消失。
1.病因病机
多因外感风温时邪,内有胃热上乘,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以致脉络失和,气血凝滞,结于腮部而成。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邪毒内传厥阴。男性患者可有睾丸肿痛。
辨证
以发热、恶寒、腮部漫肿硬痛、咀嚼困难为主要症状,甚则伴有睾丸肿痛,舌苔黄,脉象浮数。
2.治疗
以手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治法:疏风散结,清热解毒。
处方:翳风、角孙、曲池、合谷、颊车。
方义:翳风为手足少阳经之会穴,能宣发局部壅滞的气血;手足阳明经亦上循面颊,故取合谷、颊车以疏泄邪热而解毒;继取曲池、角孙以宣通少阳、阳明气机,而奏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若高热加配大椎;若并发睾丸炎可加配血海、曲泉。
1、常见证候
①热毒蕴结
证候: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范围达,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或有烦躁不安,面赤唇红,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②温毒在表
证候: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柴胡葛根汤加减。
2、变化证候
①毒窜睾腹
证候:腮部肿胀同时或腮肿渐消时,一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或胱腹疼痛,少腹疼痛,痛时拒按,或伴发热、呕吐,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②邪陷心肝
证候:高热不退,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头痛项强,烦躁,呕吐剧烈神昏嗜睡,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凉拌黄花菜】
配方:黄花菜30克,海带丝30克。
制法:先用温水将黄花菜浸泡,洗净后与海带丝同煮熟,沥去水,放凉,加调料拌匀。
功效:清热消肿散结。
用法:佐餐服食。
【绿豆黄豆汤】
配方:绿豆100克,黄豆50克,白糖30克。
制法:将绿豆、黄豆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加入白糖搅匀。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食用,连用5日。
【莘藕茅根茶】
配方:芋荠、生藕、鲜茅根各等量。
制法:上三味加适量水同煮,去渣取汁。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止渴。
用法:代茶饮。
【银花凉茶】
配方:鲜金银花60克或干品30克。
制法:将金银花稍加水浸洗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3分钟,去渣取汤约250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以上为1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2~3次饮服,连用3~5日。
【冰糖炖鸭蛋】
配方:鸭蛋1个,冰糖15克。
制法:先将冰糖加开水溶化,待水凉后打入鸭蛋搅匀,蒸熟。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用法:每日2次,连服1周。
【绿豆白菜汤】
配方: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
制法:先把绿豆加水适量煮沸,煮至将熟时,放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取汁温热顿服,1日内分2次服完,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