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顾伯华,上海市人。出身于世代业医之家。少年时,即随父顾筱岩学中医外科。1936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即设诊所于上海。
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外科教研组主任、龙华医院外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等职。
著有《改进枯痔疗法治疗内痔》、《中医外科学讲义》、《中医外科学中级讲义》、《中医外科临床手册》、《顾伯华外科经验选》等。
顾伯华论外科
乳晕部瘘管一病,在古代医著中均无记载,在临床上亦较为罕见。本病发病前多有先天性乳头内缩,病变初起在乳头的一侧(乳晕部)有较小结块,质硬不坚,常为患者疏忽。发作时结块增大,皮色微红,自觉疼痛,约1-2周成脓,破溃后流出臭脓,并有粉渣样物排出,亦能从乳头内排出…
查看更多
顾氏之临床实践,早期以看疮疡为主,尤以治疔疮走黄出名。 疮疡本为火毒之邪而成,火为阳邪,阳盛则发热,阻塞则肿胀,血凝则疼痛,热盛则肉腐,肉腐化为脓。此时重在攻邪,常用大剂清热解毒之品,紫花地丁、蒲公英、银花、黄芩、山栀、草河车、半枝莲等用量多在30克以上…
梁仪韵
梁仪韵,字坚白,于1958年至1982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工作,曾任主任医师、科主任。梁仪韵于1930年拜晚清太医韩一斋先生为师,专研中医内科、妇科;并于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当时北平卫生局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准行医,1938年起悬壶京城。梁仪韵继承了韩师的学术思…
徐丽洲
徐丽洲,上海川沙县人。父祖九世业医,家藏医书颇丰,自幼耳濡目染,有志于岐黄之术,少年随父徐雨田习医,后又从师南汇名医陈雪生继续深造。悬壶沪上,专攻幼科。曾任中国医学院幼科临床导师,又常在“广益善堂”等慈善机构义务施诊。徐氏曾著有《徐氏验方》,《痧痘诊治…
张赞臣
张赞臣,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江苏武进蓉湖人。世操医业,家学渊博,幼承庭训,受其父伯熙公教诲,在医学方面奠定了基础。精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外、喉科见长。创制“金灯山根汤”、“养阴利喉汤”、“前胡玉屏汤”及外用“喉科牛黄散”、“银硼嗽口液”…
朱肱
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进士,无意为官,退而酿酒著书,其间对《伤寒论》深有研究,值朝廷重视医学,遍求精于医术之人,朱肱遂被征为医学博士,后因书苏东坡诗获罪,被贬于达州(今四川达县…
姜良铎
姜良铎,男,1948年8月出生,陕西省米脂县姜兴庄人,汉族,中共党员。早年师从陕西名医张学文、郭谦享教授,1983年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并获中国首届中医专业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
高武
高武,明代医家名。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于十六世纪。号梅孤,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他喜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间,中武举,以策干当路,因不合弃归。晚年研究医学,尤长针灸。著《针灸聚英》4卷(1529),《针灸节要》3卷(1537),《痘科正宗》4卷,还…
王焘
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在当时是著名的医学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他曾任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
陈自明
陈自明,南宋医学家。字良甫,临川(今属江西)人。三世业医,曾任建康府明医书院医谕。因认为前代妇科诸书过于简略,曾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与崔嘉彦、严用和、危亦林、龚廷贤、李梴、龚居中、喻昌、黄宫绣、谢星焕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著有《管见大全良方》…
许润三
许润三,男,1926年10月12日出生,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擅长妇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著有《中医妇产科学》、《许润三/中国百…
刘东汉
刘东汉,汉族,1960年7月出生,湖南省直中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株洲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株洲市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攻肾内科及风湿免疫科20余年。先后到中山大学附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知名医院,针对肾内科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