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1912年2月18日出生于当地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入家乡小学并熟读儒书。稍长随父学医,问诊候脉,抄方书案,不避寒暑,遂渐悟歧黄之道,理、法、方、药梳理得序,了然于胸。
1929年肄业于南平剑津中学后,不甘落寞,于1931年考入福州私立协和医学院,4年后毕业。其间勤奋攻读,博览中医诸家经典之作,尤潜心钻研《内经》、《难经》、《伤寒论》和《针灸甲乙经》,广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1936年独立行医,旋为中国针灸研究社研究员。
1952年被推选为南平中西医联合诊所所长。
1953年入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临床实践中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善于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
1958年转入福建中医学院任教、业医。时值该院初创,师资不足,他主动承担了《内经》、《难经》、《古典医籍》、《经络学》、《针灸学》、《现代实用中药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负责编写《经络》、《针灸学讲义》、《子午流注》、《甲乙经语释》等教材,多次应邀出席全国中医学院教材修订会议。此间,他热心并致力于教学改革,在全省率先创办针灸器材厂,实行勤工俭学,其所生产的针具、艾条、针灸模型等行销全省各地。
1959年他所负责的针灸教研组因教学、科研成绩显著,被评为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从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8年时间里,他年年被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1966年开始,对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始终困惑不解的黄老忧心忡忡,但却更加执著地探索他所热爱并矢志追求的针灸事业。
1972~1978年,他执教于合并后南迁泉州的福建医科大学,不但挤时间与他人合作编写了大量教材以应教学急需,还发表了多篇有见地的论文。
1980年恢复建制并取得稳步发展的福建中医学院决定筹办针灸五年制本科专业,黄老闻讯十分高兴,当即表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其所能把这一堪称国粹的专业组建起来。为此,他不顾年事已高,冒着严寒,先后北上赴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兄弟院校考察,返闽后立即深入闽西北和县市医院调查了解针灸医疗队伍现状,并与本院同行就专业设置、教研室和实验室建设、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和教学模型、仪器的添置等问题制定了详尽的计划。
1982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中医学院针灸专业正式对外招生。从此,擅长针灸、对祖国医学有着精深造诣的黄老如虎添翼,在教学、临床、科研三方面齐头并进,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1982年获省级劳动模范、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称号。
2001年1月9日,黄老因病逝世于福州,享年90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