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
受业于名医彭思溥先生
展开
经历
吴佩衡自幼读四书五经,后因家境贫寒,靠种田已很难生活,遂弃农从医。18岁到会理县城林春堂中药铺,拜当地名医彭恩溥为师,入医门当学徒。旧社会学徒生涯十分艰苦,无所不为。他立志从医,故从不懈怠,起早贪黑,勤奋苦学。潜心学习四年后,谢师承医业回乡。最初,因行医经验不多,加之医术尚浅,故遇到疑难重病常常深感棘手。但满眼的贫疾交加的病人的困境,激起他奋发苦学医学的决心。他感到医学这门科学,不勤求古训,博采诸家学理之长,单靠师传、口授,是不能修到精湛、独到的医术,从而也很难很好地解除病人之苦。于是,边行医、边总结、边探索、边钻研,几度春秋,他采众人之长,以理论求诸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获得不少可贵的临床治疗经验,医术日精。如对瘟疫与瘟病的治疗,他认为人身真阳之“少火”决不可损,邪热之“壮火”必须消灭。他既吸取前人经验,又不墨守成规,而多有创新。行医数年,声名渐传,博得群众的信任和称赞。当时该县有名贡生张姓老医生,冷眼看待吴佩衡。一次,张孙染病且越来越重,亲治无效,无奈转投吴佩衡姑且一试。吴投药两剂,孩子病好。张遂心悦诚服,从此不敢再轻视佩衡。
展开
电子书
相关文章
-
吴佩衡的故事—医术高明,悬壶济世
吴佩衡1921年离乡来云南。初到昆明,欣闻名医不少。他虚心学习他人经验,但不盲目跟从,用自己的方法医好了不少病人,令当地同行吃惊不小。 中年以后,吴佩衡集中精力深研仲景学说,倡导经方学理,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是临床诊疗的准则,冲破了当时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