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王慰伯, 男,汉。江苏昆山南乡星卖村王氏,世以擅治伤寒温病名闻乡里。自济堂公以来,代有传人,传至慰伯公医名更着,远近求治者甚众。其治病法度,颇为严谨,辨辩证精确,用药果断,多中肯綮,每挽危救殆于旦夕间,是以声誉卓然。抗战前一年,应章太炎、曹亚伯诸贤之邀,迁沪行医道,设诊海上。翌年八。一三抗战,合家去乡定居沪滨。慰伯公因诊务繁忙,常利用下乡诊病乘舟楫之暇,整理历代名家医论,参以临诊心得,着有《医学汇观》廿册,因于战祸,未及付梓。王氏医学以王慰伯氏的学术思想为代表。
王氏擅治外感热病名闻遐迩,兹仅就风温、湿温的辨治经验,简述于下: 风温辨治王氏认为,风温虽系感受春令之邪而发,但四季皆有,而以春冬二季为多。风温之治,清。叶天士论之最详,其主用辛凉解表,清肃上焦。王氏云:“辛凉解表,乃众所周知,但运用得恰到好处,并非所…
查看更多
王氏治学、上师仲景,不宗叶薛,师古而不混古,尝曰: “读古人书,要全面领会,更要结合是临证,要活看不能死看。”其对外感论治,推崇张子和六门三法。其论病重邪气,主张“攻病宜早、达邪务尽”。其崇尚“伤寒温病一炉共冶”,提出“新感、伏邪在于辨证,定名不拘四对…
潘澄濂
潘澄濂,男,浙江中医研究所,医生。1910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2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浙江分会副会长,农工党第八届中央常委和浙江省委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是…
盛国荣
盛国荣,福建南安人,毕业于上海国医学院,八代中医学家,从医执教70多,擅长中医内科。盛国荣教授的为人、行医、教学、出国传经,著书立论等事迹感人至深,促人奋进,灿烂辉煌。著有《温病条辨》简释、《盛国荣医学论文集》第1、第2集,《内经要略》、《主任医师》、《饮…
吴鞠通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王大增
王大增,男,1924年6月生,浙江鄞县人。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顾问、教授、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9年国立上海医学院医学本科毕业。毕业后参加上海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并获中央卫生部…
李介鸣
李介鸣,30年代拜施今墨先生为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7载。曾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等。李介鸣为人谦和谨慎,医德高尚,对待患者不论高低贫贱,远近亲疏,一视同仁;对学生耐心教导,诲人…
严世芸
严世芸,1940年5月出,汉族,浙江宁海人,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严世芸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藏象辩证论治体系、中医学方法论和人才培养规律,以及中医心…
孔伯华
孔伯华,出生于1885年,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
徐春甫
徐春甫,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鹤、思敏。祁门(今属安徽)人、出身于诗书之家,父、祖俱业儒。明代著名医学家,新安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等著作,其中以《古今医统》影响最大。因多病,乃从师于…
张菊人
张菊人,名汉卿,男,江苏省淮安县人,生于1883年,卒于1960年。享年77岁。他与京城名医杨浩如先生在淮安同出一师。1910年从祖籍来京行医,曾在外城官医院任内科中医医官。以擅长治疗温热病著称。民国六年(1917年)晋绥地区及廊房一带瘟疫流行,张先生与孔伯华、赵云卿等…
秦之桢
秦之桢,清代医家。字皇士。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明代名医秦昌遇之侄孙。潜心于家学,以医名。撰有《伤寒大白》四卷(1714年),主张伤寒证之挟食者,消食尤为要。另辑《女科切要》(1677年),未完稿,后由门人须用恒编次,陈曰寿增证成帙。曾整理伯祖昌遇之《症因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