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张骧云,男,汉族,上海人。出身于上海中医名门张氏世家。张氏自十四世祖张君调于明崇祯末年弃儒就医后,代有传人,迄今已有三百数十年的行医传统,以擅治伤寒闻于时,治疗的病例,大部分是《素问·热论》所谓“皆伤寒之类”的热病。
张氏善察病人之脉象、神识、舌苔、斑疹及寒热之高低,灵活运用药物配伍,审慎用方,辨证施治。对患高热,神识昏蒙,舌苔灰黄糙腻或焦黑糙裂之病人,给药数贴,往往能苔散热消,病势缓解,有“一帖药”之称。中年患重病,两耳失聪,赖“喇叭筒”助听应诊,人称“张聋?”而声名益盛。
历来伤寒学派持本寒而标热的论点,注重麻、桂、柴、葛的辛温,温热学派持本热而标寒的见解,注重桑菊、银翘的辛凉,两者之争,大有千古不易之势。张氏继承了张仲景及吴又可、叶天士诸家的理论和经验,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体会到伤寒与温病在源流上是一脉相承的,伤寒学说…
查看更多
吴一纯
吴一纯,男,陕西兴平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担任中医科主任、陕西省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军队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吴一纯教授早年在教会学校学习,后就读于国防医学院,是军队首届中医研究生,毕业后在第四军医大学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
李斯炽
李斯炽,名煐,男,四川省成都市人。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医事业,在近现代四川中医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担任四川医学会主席、四川国医学院教务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1958年,国务院任命为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编写有《金匮要略新诠》、《内经类要》、《中医…
祝伯权
祝伯权,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1940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1942年开业行医。建国后,1950年考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后组建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入北京市海淀医院工作。临床以擅治杂病著称,尤擅治小儿急症。曾任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海淀区人…
唐宗海
唐宗海少习儒。光绪十五年(1889)举进士,授礼部主事。中年嗜好医学,主张“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唐氏虽然也说过“西医亦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不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但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医的内容,着眼点在保存经典中医学,表现有“重…
冯济卿
冯济卿,名怀宽,北京人。生于1874年,卒于1964年,享年91岁。他幼入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稍长酷爱中医,入太医院医学馆学习。学识渊博,造诣颇深,精于方药每见神效,于清末光绪之际供职于太医院。先后为太医院医士、吏目。民国初期,在崇文门外东河槽2号寓所悬壶济世,…
王世民
王世民,1935年7月生,汉族,河北元氏人,中共党员,方剂学家,中医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山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世民长期致力于实验方剂学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其编著和参编的著作有《中医方药手册》《局方别裁(中药新用…
郭子光
郭子光,男,汉族,生于四川省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主编出版《现代中医治疗学》、《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等近20部,参…
孟澍江
孟澍江,曾用名孟长泰,男,江苏高邮市人,大学文化程度。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温病学专家、中医教育家。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和院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从事中医工作6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是现代温病学的学科创始人。对…
张伯臾
张伯臾,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21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
印会河
印会河,男,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