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这14条经络,纵贯全身,其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阿是穴,穴位分类名,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临床上医生根据按压式病人有酸、麻、胀、痛、重等感觉和皮肤变化而予以临时认定。
指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具体部位,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的部位。刺激这些地方,效果往往比那些固定的经穴明显。
如此众多的穴位,光名称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更不要说一一记住它们的位置。那么穴位在人体的分布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答案是有。
我们知道穴位对于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而所谓功能,就是“能量”通过不同“形状”的“路径”而“产生”的。那么“穴位”这种“功能性”的东西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身体里是最常见的“运动着的能量”是血液、体液和神经。穴位的位置和血管、体液、神经的位置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穴位所在的位置都是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而且一般处于骨骼间隙的两端和中间,如果不在骨骼的间隙或凹陷里的,那么其穴位下面必定是有较大或较多的血管或体液经过,如手部和腹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血液或体液流通时,容易滞留在这些位置上,于是当然也会有比较多的“免疫淋巴细胞”和“神经细胞”来控制“形势”。从而也就形成了“穴位”这种特殊的“现象”。
所以我们也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描述:穴位在骨之间或凹槽处等。这就是穴位分布的一个重要规律。掌握这一规律,是找准人体穴位的重要一步。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