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892条记录
  • 1
    点击
    36
    脾气虚,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浮肿等。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忧思、久病损伤脾气所致。 脾气虚的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多因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或思虑伤神,或禀赋不…
    12/11/2024 4:35:35 P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60
    心气虚,中医病症名,即“心气不足”,为心气虚损,功能减退,致运血无力,心动失常的病理变化,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不舒、自汗等,多见于虚弱病患者。那么对于此病该如何进行改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心气虚的中医辨证论治。 心气虚…
    12/10/2024 4:21:57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101
    中医必备知识
    未病先治,即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医典故 扁鹊见蔡桓公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12/9/2024 3:23:13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53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就是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及随后的组织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肢体缩短、股骨头塌陷等,那么对于此病该如何…
    12/9/2024 3:22:59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140
    中医必备知识
    这则“橘井泉香”典出《列仙传》之《苏耽传》,出自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清代闯入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就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橘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橘井泉…
    12/5/2024 4:19:46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204
    中医必备知识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
    11/29/2024 2:10:35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59
    汉代中医药与中华文化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而深刻的关系的。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滋养。 ——汉代中医药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1.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汉代,中医药已经形…
    11/29/2024 2:10:26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111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 中医药发展至今已…
    11/29/2024 2:10:18 PM 查看详情
  • 9
    点击
    109
    中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起起落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极具全球影响力,被很多人所钟爱。那么也就有很多人会问,中医发展了这么久,鼎盛时期是那一段时间呢?其实相对来说,唐宋为中医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医药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后世…
    11/29/2024 2:10:08 PM 查看详情
  • 10
    点击
    68
    中医必备知识
    1.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2.流注:是毒邪流走不定,注无定处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类化脓性病症。多发于肌肉深处结成或漫肿,单发或多发,日久成脓,多患于气血虚弱者。3.肺金:传统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用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性,称肺属金…
    11/27/2024 9:31:04 A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145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为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优点1.整体观念中医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旨在恢复机体的平衡…
    11/27/2024 9:30:54 A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92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与西医,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同为治病救人而存在,两者所采用的理论、治疗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下面则对此进行简单的描述,供大家了解。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方法论中医: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内部各脏腑、…
    11/27/2024 9:30:46 A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421
    《四部医典》,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著,成书于8至12世纪,为藏医学奠基之作。文献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典简介藏医学的主要医典。藏语是《居悉》(即《四部医典》),相传为宁妥云丹贡布编著。但…
    11/22/2024 3:58:18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92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 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此外,《灵枢经》中论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
    11/22/2024 3:56:29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171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
    11/22/2024 3:56:21 PM 查看详情
123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