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944条记录
  • 1
    点击
    69
    ——特点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特"指的是什么?就是特殊禀赋。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 ——特禀体质养生方法—饮食建议宜食:补气养血、清淡平和的食物,如山药、红枣、…
    6/26/2025 3:47:06 P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49
    ——特点典型的瘀血体质,形体偏瘦者居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微循环不畅通,直接影响组织营养,就算吃得不少,也到不了该去的地方发挥营养作用。而且由于下游不畅,时间久了也会使上游食欲受到影响。瘀血体质者皮肤干燥较多见。皮肤干燥常引起骚痒,中医认为这是风…
    6/25/2025 4:00:57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22
    ——特点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而人体的气除了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还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
    6/25/2025 4:00:01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105
    ——特点湿热体质的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膩,脉滑数。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2.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6/25/2025 3:59:13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70
    ——特点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
    6/25/2025 3:57:07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85
    ——特点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阳虚体质养生方…
    6/24/2025 4:19:25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57
    ——特点由于阴液的亏虚,一方面出现阴液的濡养、滋润、宁静的功能减退;另一方面阴虚不能制约阳气的升动,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形成虚而有热的阴虚内热、阴虚阳亢的状态。形成阴虚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阳邪耗伤阴液;劳心过度,阴血暗耗;久病导致的精血不足、精液枯涸等。…
    6/24/2025 4:12:59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53
    ——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
    6/24/2025 4:11:03 PM 查看详情
  • 9
    点击
    20
    ——特点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安和,胃口良好,两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发病倾向:平时…
    6/24/2025 4:07:44 PM 查看详情
  • 10
    点击
    39
    中医必备知识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 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
    6/20/2025 2:47:50 P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30
    在养生热潮的今天,各种"中医秘方""神奇疗法"层出不穷,有的打着传统医学旗号行骗,有的用玄学概念包装伪科学,而面对诸多的夸张宣传,很多人难辨真假,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什么又是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局?下面就带大家来简单了解一下。 ——…
    6/18/2025 3:01:28 P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46
    中医必备知识
    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 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
    6/18/2025 2:56:48 P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41
    中医必备知识
    切诊,为中医四诊之一,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又称脉诊,是通过切按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为切诊中最主要的内容,所以习惯上切诊多指脉诊。但实际上自古以来也包括对病体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部位的触摸按压等按诊的内容。将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
    6/17/2025 3:14:15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55
    中医必备知识
    闻诊是中医诊断学名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之一。运用听觉和嗅觉的手段,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人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和气味均是在脏腑生理和病理活动中产生的,如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音(角、徵、宫、商、羽…
    6/17/2025 3:08:11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75
    中医必备知识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
    6/17/2025 3:05:59 PM 查看详情
123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