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头部痛点 | 42-48 | 40-50 | |
中渚 | 45-50 | 40-50 | 双穴 | |
印堂 | 42-48 | 40-50 | 单穴 | |
大椎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肩井 | 45-50 | 40-50 | 双穴 |
百会 | 45-50 | 30-40 | 单穴 | |
足临泣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至阳 | 47-52 | 5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膈俞 | 47-53 | 50 | 双穴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急性单纯性头痛灸1-2次痛止者为多。慢性头痛患者,病程5年、10年甚至更长,艾灸后头部轻松,精神愉快,头痛经灸1个月渐止者亦为多数。某些因用脑过度,失眠而致的头痛,可酌情加灸太阳穴(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取穴)区域及耳部20分钟。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张某,男,16岁。1974年3月初患头顶痛以致不能上学,予灸风门、合谷、风池、悬钟未效,改灸囟会、百会、列缺各20分钟,命门30分钟,只灸一次头痛已止,仍有头部麻木感,灸第2次后即愈。
【风热头痛】
症状:
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针灸:
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
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风寒头痛】
此种头痛最常见。系由感受风寒之邪所致﹐起病较急﹐头痛为重,以前额及太阳区为主,常牵连颈项部拘紧感,遇风寒时头痛即刻加重﹐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而头痛无汗﹐影响肺气宣降可伴有咳嗽、喷嚏、鼻塞或流清涕等。重者伴有发烧、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则∶散风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10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风热头痛】
临床表现∶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头沉和灼热感,常有发烧、头中觉热、喜凉风﹐热重时口渴咽干痛、小便赤黄、大便秘结、鼻流浊涕或有牙痛等。舌苔黄﹐脉浮数。
治则:a风清热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薄荷6克﹐芦根10克
【风湿头痛】
临床表现:头重如裹、头痛头胀而有紧缚感,伴四肢沉重、治则:a湿化湿止痛
方剂:羌活胜风湿加减
羌活10克,独活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藁本10克,防风10克。
【肝阳头痛】
本型头痛多有高血压病史。为搏动样跳痛﹐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而涩、颈项拘紧感、性急易怒、面红口苦咽干等。舌质红,脉弦。
治则:以平肝阳为主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淮牛膝10克,生龙骨10克﹐白芍10克﹐天冬10克,生麦芽10克﹐生牡蛎10克﹐赭石10克,玄参10克﹐川楠子10克,青蒿10克,甘草6克。
【痰浊挟风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重﹐伴有目眩、胸闷、恶心呕吐、咳嗽多痰。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则∶健脾化痰、兼以除风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芩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防风10克。
【血瘀头痛】
此种头痛多有外伤史。其特点是头痛较剧烈、经常发作、治疗比较困难。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失眠、记忆减退等。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沉细或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剂: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麝香0 5克,老葱3根,生姜6克,大枣5枚﹐黄酒30克。
【气血不足头痛】
临床表现:头部隐隐作痛、记忆减退、伴有头晕心悸、气短、四肢无力、劳动时加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无华。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气血
方剂∶八珍汤加减
党参10克,白术10克,云答10克,甘草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
【肾阳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健忘、腰腿酸痛、四肢发洽、小便频数﹐重者伴有阳痿等。舌质淡白,脉沉迟无力,尤以尺脉为甚。
治则∶补益肾阳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蒂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桂枝6克﹐制附子3克。
【肾阴虚头痛】
临床表现:头痛较轻、伴有头晕耳鸣、目眩、记忆减退以及腰酸遗精、多梦失眠、心悸气短等﹐重者有盗汗、低烧。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补益肾阴方剂︰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10克,云答10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山萸芋肉10克,泽泻10克。
【火热头痛】
此种头痛多为阳明经证﹐气分热邪炽盛所致﹐如乙型脑炎等有较剧烈的头痛﹐伴有呕吐及高热、大汗出、口渴喜洽饮、心烦神躁、面红、小便短赤等。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数。治则∶清热泻火
方剂∶白虎汤加减
石膏30克,知母10克,粳米10克,甘草6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
风寒外袭
临床表现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痛增,常喜裹头,呈发作性,舌淡红,苔薄白矿脉浮。
【葱豉粥】
配方: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粳米煮粥,粥成下葱白、淡豆豉,再煮数沸即成。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用法:每日2~3次,连服3~5日。
【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虢鱼(花鳞鱼)头1个,川芎3~9克,白芷6~9克。
制法:将川芎、白芷用纱布包,与鱼头共煮汤,文火炖至鱼头熟透,调味即可。
功效:疏风散寒。
用法:饮汤食鱼头。
风热上犯
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苷
黄,脉浮数。
【桑菊薄竹饮】
配方:桑叶10克,竹叶15~0克,菊花10克,白茅根10克,薄荷6克。制法:将以上五味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漫泡10分钟,即可。
功效:疏风散热。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i连服3~5日。
【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荼叶6克。
制法:上二味,加水适里,煎汁温脲。功效:祛风散热,理气止痛。
用法:每日2剂。食前温服。
肝阳上亢
临床表现头痛而眩,时作抽掣,两侧为重﹔常偏于一侧·心烦易怒,失眠或梦多不宁,面红口苦,或见胁痛s
舌红,苔薄黄,脉玄或弦细数。
【西红柿粥】
配方:西红柿250克,西米100克,白糖150克,玫瑰卤少许。
制法:用刀在西红柿皮上划个十字,再放入开水中烫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将西米(先用温水泡胀〉放入沸水内煮一会儿,放入西红柿丁再煮沸,加白糖、玫瑰卤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凉血平肝。
用法:每日2次,可作点心朋食。
【天麻鲤鱼头】
配方: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约1000克)。
制法:将川芎、茯苓切片,与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汨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片,再将天麻片与川芎、茯苓—起放入洗净的鱼腹中,置盆内,加姜、葱蒸30分钟,按常规制作调味羹汤s浇于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宁神,活血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或盗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菱黄,舌淡苔薄白,脉
沉细而弱。
【参杞蛤士蟆】
配方:干蛤士蟆仁6O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枸杞子30克,罐头青豆25克,甜酒汁50克,冰糖250克,葱结20克s生姜片10克。
制法:将蛤士蟆仁洗净,放瓦讙内,加水5D毫升,甜酒汁25克及葱、姜,共入笼蒸约2小时。去蛤士蟆上面的黑色筋膜,入纔中,加清水5DO毫升,甜酒汁25克,上笼再蒸2小时,取出放碗中。枸杞子洗净,人参研成末。将冰糖置大碗内,加开水350毫升,加人参、枸杞子入笼蒸化,取出去沉淀,倾入蛤士蟆碗内,再加青豆即成。
功效:养血滋阴,补肾益气。
用法:佐餐食用。
【黄精蒸鸡】
配方:黄精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仔母鸡1只(约500克)。
制法:将母鸡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姜、葱﹑盐等调料,再将洗净切好的黄精√党参、淮山药放入,上笼蒸3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
用法:佐餐食之。
【五味腰柳】
配方:五味子20克,猪里脊肉200克,鸡蛋2个,面粉25克,猪油50克,鸡汤100克。
制法:里脊肉切成2.5厘米厚的大长片,坡刀两面制上交叉的花刀。用葱、姜末、精盐﹑味精、绍酒﹑五味子药液和里脊肉放在一起拌匀,腌责10分钟后,蘸上面粉待用,将鸡蛋打在碗内,搅匀。锅内猪油烧热后,将里脊肉蘸上鸡蛋,放入锅内煎,待两面前成色,添鸡汤,加精盐花椒水、绍酒,用慢火煨3分钟。熟透取出。将里脊肉片切成条状码在盘内。将锅内汤浮沫打净,用湿淀粉勾芡,放入葱、姜末,浇在里脊肉条上,撤上香菜段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健运脾胃。
用法:每日1剂,食肉饮汤,分2次食完,连续食用10~15日。
痰浊蔽阻
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腕满闷,呕恶痰涎,食欲不振,舌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
【竹笋粥】
配方:熟冬笋100克,猪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
制法:先将熟冬笋切成丝,锅内放麻油烧热,下入猪肉末煽炒片刻,加入冬笋丝、葱姜末、盐、味精,翻炒入味,装碗备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将成,把碗中的备料倒入,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化痰祛湿。
用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橘红糕】
配方:橘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
制法: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以橘红为馅做成糕,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健脾。用法:可作点心服食。
【天麻陈皮炖猪脑】
配方:天麻10克,陈皮10克,猪脑1个。
制法:将猪脑﹑天麻、陈皮洗净,置瓦盅内,加清水适里,隔水炖熟食用。功效:化痰降浊,平肝熄凤。
用法:佐餐食用。
【半夏山药粥】
配方:山药30克,清半夏30克。
制法:山药研末,先煮半夏取汁―大碗,去渣,调入山药末,再煮沸,酌加白糖和匀。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服食。
瘀血
临床表现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有瘀斑,脉细涩◇
【姜葱炒螃蟹】
配方:玄维螃蟹500克,干葱头150克,姜丝25克,猪油75克。
制法:螃蟹洗净切块:把炒锅用武火烧热,下猪油,烧至六成热下葱头,翻炒后,把葱头捞出,在锅内略留底油,武火爆炒姜丝﹑蒜泥和炸过的葱头,下蟹块炒匀,依次怕料酒,加汤、食盐、白糖﹑酱油、味精。加盖略烧,至锅内水分将干时,下猪油10克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匀,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滋阴清热。
用法:佐餐食用。
【川芎红花荼】
配方:川芎3~6克,红花3克,茶叶3~6克。制法:上物水煎取汁,当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