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烦概述】
妊娠心烦是指孕妇心惊胆怯、烦闷不安,抑郁不乐。古称“子烦”。如怀孕初期,微觉烦热,为常有现象,不属子烦证候,本症的发生,主要是心火偏旺,心神不安。在临床上,可分为阴虚、痰火、肝郁三证。阴虚者烦而不满;痰火者胸闷脘痞,时有呕恶;肝郁者胁胀而善叹息。阴虚者治以养阴清热,痰火者治以清热化痰,肝气郁结者则治以疏肝清热。
妊娠心烦的诊断,须是“孕妇别无他热,惟时时心烦者”,若因他病而烦热者,则当别论。
【症状】
(l)阴虚:妊娠五六月,心中烦闷,坐卧不宁,或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咽燥口干,但不欲多饮,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无苔,脉细数而滑。
(2)痰火:孕妇心悸胆怯,烦闷不安,头重眩晕,或中脘满闷,口黏恶食,时有泛恶,呕吐痰涎,苔黄腻,脉滑数。
(3)肝郁:妊娠数月,心惊胆怯,烦闷不安。精神抑郁易怒,两胁胀痛,善太息。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滑而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阴虚妊娠心烦与肝郁妊娠心烦:同有热象,旨因热扰心神,神明不安所致。故均表现为心惊胆怯,烦闷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数等症。惟病因、病机相异。阴虚妊娠心烦,多由阴血素虚,孕后阴血聚养胎元,阴血愈虚,阴虚则内热,虚热上扰神明,以致烦闷不安,此系虚热,而肝郁妊娠心烦,多由忿怒忧思,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木火上逆,扰及心神,引起烦闷,此系郁热。辨证要点是:阴虚妊娠心烦,常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咽燥口干,但不欲多饮,肝郁妊娠心烦,则必见肝气郁滞之候,如两胁胀痛,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易怒等。从脉象分辨,阴虚者其脉小而细,肝郁者其脉必弦,若兼见舌光无苔,或花剥苔等阴虚之征,更有益于鉴别。
(2)痰火妊娠心烦:多因痰饮内停,孕后阳气偏盛,痰热相搏,上冲于心而致。症见头重眩晕,心烦胸闷,呕吐恶食,苔黄腻、脉滑。
妊娠心烦一症,李太素曾明确指出:“由受胎后,血热于心,心气不清,故人郁闷撩乱不宁。因妊振而烦,故曰子烦,非子在腹中烦也”。孕妇热扰心神的原因,不外乎阴虚,痰火,肝郁三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心俞 | 54 | 50 | 双穴 |
神门 | 48 | 30 | 双穴 | |
内关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
行间 | 48 | 30 | 单穴 |
【艾灸体会】
妇女怀孕后经血聚以养胎,素体阴虚者阴血更加不足,胎热上乘,热扰心胸而致心烦。治法应以养阴清热除烦为主。艾灸治疗妊娠心烦效果肯定,可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效果更佳。
【阴虚火旺型】
[主要证候] 妊娠心中烦闷,坐卧不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渴不多饮,小溲短黄,舌红,苔少或苔薄黄而干,脉细数而滑。
[治则] 养阴清热除烦。
[方药] 人参麦冬散(《妇人秘科》)。
[组成] 人参、麦冬、茯苓、黄芩、知母、生地、炙甘草、竹茹。
[加减] 若心惊胆怯者,酌加龙齿、石决明以安神定志;肝阳偏亢,症见头晕胀痛者,酌加钩藤、玄参、葛根以平肝熄风。
【痰火内蕴型】
[主要证候] 妊娠烦闷不安,甚则心悸胆怯,头晕目眩,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则] 清热涤痰除烦。
[方药] 竹沥汤(《千金要方》)。
[组成] 竹沥、麦冬、黄芩、茯苓、防风。
[加减] 痰黄稠者,去防风,酌加浙贝母、前胡、瓜蒌清热化痰;呕恶甚者,酌加半夏、枇杷叶、藿香和胃降逆止呕。
【肝经郁火型】
[主要证候] 妊娠烦闷不安,或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两胁胀痛,常欲太息,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而滑。
[治则] 舒肝清热除烦。
[方药] 丹栀逍遥散去当归,加黄芩、竹茹。
[加减] 若头晕目眩甚者,酌加钩藤、菊花、夏枯草清热平肝;胸胁胀痛者,酌加川楝子、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菊花茶】
[做法] 每次取菊花3克,代茶饮用。每日2次。
[备注] 有胃病属虚寒者忌用。
【枸杞子茶】
[做法] 每次取3克枸杞子,代茶饮用。每日2次。
[备注] 有胃病者可每日服1次。
【芹菜汁】
[做法] 芹菜榨汁饮用,每日2次,每次50毫升。
[备注] 用于高血压心烦者。
【海带冬瓜汤】
[食材] 海带30克,冬瓜100克,薏苡仁10克。
[做法] 海带、冬瓜、薏苡仁,同煮,熟后加白糖少许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