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卿字华轩,又名希缙。
1892年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上沙坡村。
幼时在当地私塾读书并随舅父张玉玺学医,其舅父为当地名医。据云李15岁时已能单独开方应诊。
年轻时曾在家乡任国文教员。
1919年被本县推荐到山西省立医学传习所(川至医专前身)应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于该处毕业后曾任旧山西陆军(傅作义部队)军医、军医长等职。
1922年应邀到太原“复成堂”行医.
其后,先后任李翰卿诊所医师、“太原红十字会施诊所”医务主任、“太原红十字医院”副院长、体乾堂医师,兼太原国医公会执委。期间因其医德高尚,善治危急重证,而被广大群众誉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
1946年任“太原中央考试处”襄试委员。
1949年太原解放后李翰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万有文库一部,计1942册图书捐赠给国家,山西公学图书室在6月19日的《山西日报》上刊登鸣谢启事。同年下半年,太原成立了“中医研究会”,李翰卿被推举为会长。
1950年任山西省总工会职工医院、太原市工人疗养院第二医院医师、医务主任、副院长。
1952年“中医研究会”改组为“太原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李翰卿任中医会长。
1954年任“太原中医学会”会长。同年起历任山西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制定了“1956—1967年山西医药科学研究工作规划”,李翰卿任山西医药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6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山西省中国医学研究所成立,李翰卿任所长及党总支委员。同年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副理事长。
1958年在党校学习时结识了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于载畿大夫,并从此与于载畿开始了治疗宫外孕的探索,此后又与于载畿、药朝昕、宋瑞荷等人共同组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研究小组,深人展开了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的研究与合作。
1959年任“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山西日报》1959年7月3日刊登)。同年8月起历任山西省政协第二、三届常委、委员。
1959年1月李翰卿所著《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内部印刷,该书是李翰卿“病证方药医学体系”实践的第一步。在当时作为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参考资料小范围流传。1960年在李翰卿指导下安植基、安邦煜、平全意等进一步充实整理《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为《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其手稿今存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1961年起计划撰写一本中医治疗疾病的实用临床手册性质的书,积累资料甚丰,几经辗转至今尚有277册资料保存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1963年9月接待了北京中医学院刘渡舟教师率队的毕业班实习生一行20余人。
1965年国家科委、卫生部组织以全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对“非手术治疗宫外孕”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为“卫生部级科研成果”,被誉为妇产科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并拍成科教电影片放映。
1968年文革期间,所长之职被免,但“老所长”的称.呼却在老百姓口中一直流传到今天。
1970年?月在京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卫生会议”期间,突然患脑溢血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周总理、钱信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过问其病情。
1971—1972年间在太原举办了两期全国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学习班,病重期间由朱进忠介绍了李老妇科的治疗经验。 1972年7月4日病逝,享年80岁。
-
李翰卿的故事—一代名医,悬壶济世
1970年初冬,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卫生工作会议上,一项来自山西的成果,犹如平地里响起的一声春雷,使中外医学界为之震惊,这就是“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宫外孕”的研究成功。它的惊人之处在于,仅靠内服中药就能够使宫外妊娠之占位性病变神奇般地消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