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周慕新,男,行医五十余载,以擅长儿科著称于世,79年被市卫生局授予儿科专家称号。幼时就读于私塾,敏而好学,因家境贫寒,十五岁即辍学拜李秀生老中医为师习医,弱冠之年即考取中医资历,后又选入逊清太医院医学馆深造,得到太医院正堂赵友琴及瞿文楼等老前辈的亲自指导,受益颇深,医术不断提高,三年后即悬壶于京市,初理大方脉,而立之年专诊儿科,未及数年即名噪京城,日诊百人。
曾拜李秀生老中医为师
周慕新根据小儿疾病多伴有发热的客观事实,认为“发热为小儿疾病的第一证,必须牢记于心。”由此形成了他颇具特色的小儿热病辨治思想。对于发热,他提出首辨表里虚实。小儿具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肺为娇脏、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无论伤寒,还是温病…
查看更多
周慕新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感邪后极易化热。或风寒袭表入肺,或风温之邪犯肺,邪热与伏疫相结合,阻于气道,痰随气升,上逆而导致哮喘。临床上,外邪初犯,虽在皮毛,却迅疾入肺,致肺气郁闭而化热生痰,新邪与伏疫相引…
朱丹溪
朱震亨,字彦修,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是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他信奉理学,援如入医,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朱震亨医术高明,多有服药及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为“朱一贴”、“朱…
徐丽洲
徐丽洲,上海川沙县人。父祖九世业医,家藏医书颇丰,自幼耳濡目染,有志于岐黄之术,少年随父徐雨田习医,后又从师南汇名医陈雪生继续深造。悬壶沪上,专攻幼科。曾任中国医学院幼科临床导师,又常在“广益善堂”等慈善机构义务施诊。徐氏曾著有《徐氏验方》,《痧痘诊治…
董怀一
董怀一,师从张海仓,1956年,在北京前门外西珠市口开办董怀一诊疗所。后调入北京同仁医院,曾任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针灸考评委员会委员等。
夏锡五
夏锡五,名常福,北京市人,生于1880年,卒于1960年。20岁时,被选入上驷院绰班处学习正骨按摩,拜御医桂祝峰为师,并破例受到师祖德寿田公之亲授。建国后,曾任北京市中医学会骨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医学会骨科门诊部负责人,中央卫生部中医骨科考试委员等。
高学山
高学山,清代“绍派伤寒”医家,字汉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通医术,擅长伤寒杂病,于仲景之学颇多发明。研究并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有《伤寒尚论辨似》《金匮要略注》(后改名为《高注金匮要略》)等书。
李今庸
李今庸,字昨非,男,湖北枣阳市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全国十大“国医楷模”之一。 生前任湖北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部客籍教授、长春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徐之才
徐之才,古代医家名。先祖徐熙是南朝丹阳(今安徽当涂)人,人称“东海徐氏”。徐之才是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人称徐六,五岁诵孝经,十三岁被召为太学生,后为北朝所俘,官至尚书令,爵至西阳王。史载“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
黄鸿舫
黄鸿舫,字伊莘。江苏无锡人。早年从师于苏州针灸名家虞觉海先生,学成后1903年行医于上海,并任沪南神州医院针灸科主任,执教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针灸科。治学多宗经旨,法从东垣、香岩,并揣摩前贤诸家学术经验予以化裁,在辨证取穴、行针手法、临床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
刘仕昌
刘仕昌,男,1914年9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广东省惠州市人。刘仕昌教授1987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温病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刘仕昌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他在自己的…
祝味菊
祝味菊,名积德,字味菊,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祝家桥。晚年以“菊残犹有傲霜枝”之意,自号“傲霜轩主”。为中西医汇通派的积极提倡者和代表人物之一, 祝氏以“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为其中西汇通思想的根本,虽提出改革中医,但始终立足于中医,主张停止中西医门户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