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哈锐川,名成惠,字锐川,河北省河间县人,生于1891年,卒于1949年。幼年家境贫寒,随父习医。16岁时,拜当时外科名医丁庆三为师,尽得其传。1917年,哈锐川悬壶应诊,疗效卓著,声望日高。
1945年,目睹日寇投降,兴奋过度而患中风。他在旧社会奔波一生,仰慕新中国的诞生,心情十分激动,但因久病缠身,不能为振兴中医事业效力,深感遗憾。
曾拜丁庆三为师
通过大量实践,哈锐川认为皮外疾患,外治选药虽辨证正确,但因用法、剂型不同,疗效迥异,临证不可不辨。另外,辨证还必须视疮形新旧浅深大小脓腐等之不同,而决定剂型、用法及药量之异。例如,疡科化腐提毒生肌之要药红升丹,平时常备红升丹药捻,用于痈疽溃腐,以化腐提…
查看更多
哈锐川对痈疔疮疡诸证,重视正气与邪气的辨证关系。认为疮疡之疾虽发于体表,但其根本在于体内气血失调。常说:“气血偏虚一分,毒邪内侵一寸。”并提出,不能因《金鉴》所谓“痈疽原是火毒生”,动辄使用大剂苦寒,导致损伤脾胃,妨碍气血化生。在治疗时,必审邪正,常在…
伯高
伯高,古代医家名。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晋代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撰《黄帝针灸甲乙经》,曾指出:“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之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可知伯高之为医是以…
张景岳
张景岳(1563年-1640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 明代杰出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幼随其父游京城,十四岁时从京华名医金英学医,尽得其传。中年从军,曾…
蔡小香
蔡小香,男,汉,(1862~1912年)。名钟骏,字轶侯,为上海宝山蔡氏妇科第五世医。先世蔡杏农自乾隆年间开始行医,父砚香(1826~1896年)为妇科名医。蔡氏医学集各家之长,补土取法李东垣,湿阴宗尚朱丹溪,善权衡病情轻重,急病求速效,久病标本兼治。用药各有宜忌,不轻用…
方伯屏
方伯屏,名金城,山东省掖县人,生于1891年,卒于1948年。幼年随姑丈流落京师。幼年随父母在家务农,因家道中落,贫困无奈,随姑丈流落京师,时值晚清末世。初在东四南同和饭店当徒工,后受到太医院医官赵云卿的垂青,特许为门弟子。期间,还得到淡镜人教导,尽得其传。后…
程门雪
程门雪,名振辉,号九如、壶公,以字行。江西婺源人。知名中医学术思想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专长中医内科,对伤寒、温病学说有深邃的理论造诣,博采古今,熔经方、时方与一炉,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用药以简洁、轻巧、…
张菊人
张菊人,名汉卿,男,江苏省淮安县人,生于1883年,卒于1960年。享年77岁。他与京城名医杨浩如先生在淮安同出一师。1910年从祖籍来京行医,曾在外城官医院任内科中医医官。以擅长治疗温热病著称。民国六年(1917年)晋绥地区及廊房一带瘟疫流行,张先生与孔伯华、赵云卿等…
宗维新
宗维新,字锡文,山东省历城县人。18岁随父宗世明学医,不久便名扬乡里。1963年任卫生部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擅治外感时病、脾胃病、妇科月经病、不孕症及小儿外感病。晚年从事血液病研究,将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肾阴亏损、迫血外溢、肾阴不足、脾肾阳虚等型进行辨治,…
杨甲三
杨甲三,男,汉族,中共党员。他以针灸名世,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担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针灸临床取穴图解》、《杨甲三取穴经验》、《针灸取穴法》、《腧穴学》等。
王焘
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在当时是著名的医学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他曾任职于弘文馆(唐代国家藏书处)长达二十余…
林沛湘
林沛湘,字震瑚,1906年3月26日生于西江中游的鱼米之乡,广西贵港市,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西医古文研究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专科学校(广西中医学院前身)经史教研组组长、广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