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世良方
倪海厦推荐药方
两性知识
性病知识
男性生殖
女性生殖
备孕知识
怀孕知识
产后护理
基础课程
针灸艾灸
推拿正骨
养生功法
其他课程
中医纪录片
古今医者
裴正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甘肃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61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甘肃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甘肃省政协5、6、7届委员。
著有《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血证论评释》、《新编中医温病学》、《中医方剂学新编》、《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裴正学医学经验集》、《裴正学医案医话集》、《裴正学医学笔记》、《裴正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集》系列丛书等36部医学论著。
裴正学医话医案集
裴正学医学经验集
钱超尘
钱超尘,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巴黎国立第十三大学波比尼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分会、李时珍研究分会、王清任研究会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献研究分会副主任,中国训诂学…
何任
何任,浙江杭州人。字祈令,别署湛园。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后随父学中医。曾开业行医。1955年后,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常…
陈苏生
陈苏生,男,汉族。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先生经常向祝师质疑问难,探求医学之真谛,后将所录笔记仿《内经》问难的体裁,辑成《伤寒质难》一书,首创“五段八纲”学说。
林如高
林如高,福州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第四、五届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和福建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建中医学院骨伤顾问,福州市中医学会和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名誉会长、院长。他曾替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和国家领导人王震、万里等人治愈骨伤,因此名噪…
何廉臣
何廉臣,男,出身于世医家庭,先后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学会会长,神州医学总会外埠评议员、评议长。1908年6月,何廉臣与绍兴医界同仁创办《绍兴医药学报》,任副主编。1929年,何廉臣去世,终年68岁。何廉臣一生著作甚丰,先后编辑出版《医药丛书》《国医百家》《…
周岱翰
周岱翰,1941年5月生,汉族,广东汕头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医肿瘤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截…
孙思邈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中医医德规范的制定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在道教中被奉为“真人”,在中医学界被尊为“药王”。他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卒于唐代永淳元年,享年141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寿星。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峨眉山、钟南山、下江洲…
刘炳凡
刘炳凡,湖南汨罗人,中共党员,著名中医学家,湖南省中医“五老”之一 ,从事中医药科研、教学和临床7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首创“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首重脾胃”的中医学整体治疗原则,形成了病、证、脾胃三位一体的遣方用药诊疗体系。编著《脾胃论注释》、《脾胃…
华佗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
方有执
方有执,字中行,别号九龙山人,明代歙县人(即今安徽歙县)。他的妻儿共7人皆因伤寒而死,他本人也以大病幸愈而复生,因而发愤钻研《伤寒论》。方有执认为王叔和、成无己整理的的《伤寒论》,有较多窜乱之处,对后世医家学习《伤寒论》造成误导,首次提出《伤寒论》错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