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汪昂诊病,注重临床。其一重脉证,二注药性。汪氏以为:医学之要,莫先于切脉,脉候不真,则虚实莫辨,攻补妄施,鲜不夭人寿命者。其次则当明药性,如病在某经当用某药,或有因此经而旁达他经者(《本草备要》自序)。
在长年的行医过程中,汪昂发现“古今方(医)书,至为繁夥”,而为医方注释之书却很少。自陈无择首创张仲景《伤寒论》注释后,“历年数日,竟未有继踵而释方书者”。给初涉医门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医方难以掌握。于是,汪昂便广搜博采,网罗群书,精穷奥蕴,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昂68岁时写成《医方集解》。
《医方集解》全书六卷,分21门,共收入正方370余方,附方490余方。此书博采古书,既吸收了宋代陈无择解释仲景之书以及明代新安医家吴昆《医方考》等书之优点,又结合了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先解释受病之由,次说明用药之意,分别宜忌,唯求义明。《医方集解》刊行之后,迅速流行全国,1935年被曹炳章先生编入《中国医学大成》,1959~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曾先后七次刊印发行,全国中医高校将其列为参考教材,1999年国家中医药出版社再次将汪昂医学全书编入《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

展开
经历

汪昂,字仞庵,明末清初安徽休宁西门人氏。汪昂自幼苦读经书,“经史百家,靡不殚究”,是县里的秀才。明朝末年,汪昂寄籍浙江丽水,期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欲走仕途,但每每名落孙山。
明朝灭亡后,随着汪昂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看清科举考场的腐败,开始厌恶科举制度,又由于明亡而有感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于是,在清朝顺治初年,毅然弃儒学医,笃志方书,并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著书立说,从而著有大量医学科学普及书籍,盛行于世,成为一代新安医学名家。

展开
相关文章
  • 汪昂的传奇人生—弃儒从医,终成名家

    汪昂(1615—1695),字讱庵,初名恒,晚号浒湾老人,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汪昂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畅销书作家”,还可以兼称“出版家”。其所著《本草备要》自1694年首刊,到1955年影印本出版,共刊印出版达64次;所著《医方集解》自1682年成书至今,…

    查看更多

  • 汪昂的治学观点

    汪昂的治学观点较为纯正、客观,他既重视阐扬《内经》等经典医籍 之蕴旨,对汉唐以降之方药著作及临床名著亦均所探究,还善于接受新的科学知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随传教士渐入我国,汪昂对此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他认为西医虽不明气化之理,但对人体形态方面的论述较为…

    查看更多

  • 汪昂的主要成就

    汪昂在学医过程中,深感《素问》、《灵枢》“理至渊深,包举弘博”, 为医家必读之经典。然篇卷浩繁,文字古奥,病症脉候、针灸方药,错见 杂出;“又随问条答,不便观览”。虽然历代有不少医家对《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经》)进行整理、编次、校订或注释,但…

    查看更多

  • 汪昂的人物评价

    汪昂一生诊务繁冗,然其著书立说至老不倦。他著书立足于基础,着眼于普及,并讲究实用,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汪昂一生著作丰硕,除《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尚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汤头歌诀》、《经络歌诀》、《痘科宝镜全书》、《本草易读》等书。这些著作与…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