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王惟一对针灸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了《明堂针灸图》,并撰写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是奉旨铸造两座针灸铜人模型,第三是将《图经》刻于石上。
王惟一把很多不统一的有关针灸学著作,加以去伪存真的整理,“以铜人为式,分脏腑十二经,旁注腧穴”的研究方法,将十二经脉及三百五十四个穴位,用直观的方法记录和描绘出来,并对前代有关“经穴”的学说,进行了订正和改进,进一步地完善了经穴理论,推动了我国针灸学的发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按照图可查到所需用的穴位,按照穴位可查到所治之症候,是我国古代针灸典籍中一部很有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这两具针灸铜人不仅是造型逼真、构造精密的医学模型,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以后的各个朝代,一直被视为国宝。在医学史上,针灸铜人是世界上最早创制的人体经脉经穴模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如实反映人体内脏及骨骼的解剖模型,开创了直观化教学的先例,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堪称世界首创。同时,在中国铸造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图经和铜人对针灸学的发展,对统一针灸穴位的推广普及,对促进中国及世界针灸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中国针灸史上的里程碑,被视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珍宝”。

展开
经历

宋时,针灸学非常盛行,但有关针灸学的古籍脱简错讹甚多,用以指导临床,往往出现不应有的差错事故。根据这些情况,王惟一及其同行,产生了统一针灸学的念头及设想,并多次上书皇帝,请求编绘规范的针灸图谱及铸造标有十二经循行路线及穴位的铜人,以统一针灸诸家之说。接旨后,惟一亲自设计铜人,从塑胚、制模以至铸造的全部过程,他都和工匠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终于在公元1027年铸成了两座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铸造完成后,一座藏于医官院,一座藏于大相国寺。而王惟一为进一步全面介绍针灸铜人身上的针灸学知识,便根据针灸铜人身上的经络腧穴知识,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本书是学习铜人身上针灸知识的钥匙。不仅如此,还将书中内容刻在十几块大石碑上,与铜人一起放在仁济殿内,便于学者观摩,更加促进了针灸医学的普及和流传。

展开
相关文章
  • 王惟一的人物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

    人物评价王惟一“素校禁方,尤工厉石”,“创铸铜人为式”,考订经穴理论,为经穴理论的发展与规范化,以及针灸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后世的影响宋朝时,受王安石改良思想的影响,医学教育…

    查看更多

  • 王惟一的传奇故事——“针灸铜人之父”

    北宋仁宗时期,有个医官名叫王惟一,他对中华针灸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他是华夏针灸医学的师祖。王惟一熟知《针灸甲乙经》,可是关于人身上究竟多少个穴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人身上有365个穴位,另一种说法是人身上有354个穴位。王惟一决定把这两种说法变成一种…

    查看更多

  • 王惟一的个人贡献

    设计制作针灸铜人宋代太医局是当时最高级别的医科大学,王惟一就在太医局教授针灸。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经络知识,他常常绘制人体经络图,在相应位置标注腧穴名称。但人是立体的,平面图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王惟一设想,如果能制作人体模型,就可以…

    查看更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