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的中医辨证论治

12/11/2024 4:35:35 PM发布

脾气虚,又称脾气不足、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浮肿等。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忧思、久病损伤脾气所致。

 

脾气虚的中医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多因饮食失调,或劳累过度,或思虑伤神,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及他脏病变的影响,致脾气耗伤,运化失常而成。

 

临床表现:腹胀食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因分析:脾气不足,水谷不化,气机不畅,故见食少,腹胀;食后脾气更亏,故食后胀甚;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脾气不足,精微不能输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充达四肢、肌肉,机体失养,故肢体倦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若脾气亏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可见肥胖、浮肿;气亏血少,不能上荣,故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辨证要点:腹胀、食少、便溏和气虚症状共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或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本文章来源于轻壹健康,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s://www.cndoct.com/news/show-13781.html

声明:本频道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果发现部分内容错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