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944条记录
  • 1
    点击
    8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男女的生殖能力都是由肾中精气的盛衰所决定的,肾精气充足,生殖能力就旺盛,肾精气亏虚,生殖能力就下降。那么中医里面的补肾药物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含有两类中药的补肾中成药有补肾助育功效,一类是子类药,另一类是动物药。
    8/5/2021 10:51:54 A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685
    肛瘘,中医又称为肛漏,多由肛痈溃后脓出不畅,余毒未尽,后遗所致。肛漏由原发内口、管道和继发外口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肛周反复流脓水、瘙痒、疼痛。分为单纯性肛漏、复杂性肛漏、低位肛漏和高位肛漏。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医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肛瘘。 (一)阴液亏虚型…
    8/4/2021 5:14:52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210
    (1)大田螺数个,龙脑冰片3g,将田螺洗净,用小刀挑开螺盖,放入适量冰片,并用刀尖在螺肉和冰片上捣戳数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螺肉会化成液体。取此液体涂于患处,效果显著。 (2)活河蚌1只,黄连粉0.5g,冰片少许,将河蚌撬开,掺入黄连粉及冰片,放入碗中。待其流出蚌水后…
    7/30/2021 5:26:35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86
    内痔生于齿线以上,由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称为内痔。据《外科大成痔疮》中记述:“内痔在肛门之里,大便则出血如箭,解毕用手按,良久方入。”指出内痔以出血和脱出为主要症状,多为无痛软性肿块,长期反复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贫血。因此要及时治…
    7/30/2021 4:33:15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318
    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中医认为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肛门内外俱可发,溃久成漏最难痊。因此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例如内痔,早期出现症状以后,可以采取中医的治疗的办法,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本篇主要介绍的是中医辨证论治内痔的内治疗法。 内治法主要…
    7/30/2021 4:25:51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135
    身体情况正常人的面色应该是微黄,略带红润,主要是稍有光泽。中医学认为,颜面皮肤黄色鲜明属于湿热;黄色晦暗多属于寒湿;面色萎黄,多为心脾虚弱、营血不足;面黄浮肿为脾虚有湿。因此,部分人的肤色发黄预示着健康出现问题。 还有其他的一种可能是面部皮肤及手脚掌呈…
    7/29/2021 2:27:33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73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异常的代谢因素是预防和减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发现,在防治并发症中最困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或未能在确诊糖尿病后及时行眼科检查。那么对于糖尿病眼病的…
    7/15/2021 5:22:19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128
    中医分析痿证病因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痿”是指机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①湿热侵淫久处湿地或涉水淋雨,感受外来湿邪,湿热侵淫经脉,营卫运行…
    7/14/2021 5:16:19 PM 查看详情
  • 9
    点击
    221
    中医辩证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
    7/13/2021 5:41:33 PM 查看详情
  • 10
    点击
    381
    中医針灸治疗自汗 中醫認為汗症的主要病變為陰陽失調,表裏不和。汗本属陰液,當身體衛氣不足,未能固攝肌表玄府(汗孔),汗液自出,形成自汗。由於肺衛固表,汗為心液,腎為陰陽之本,故汗症與肺、心、腎密切相關。 針灸治疗自汗常選上述經脈的穴位來進行刺激。一些重要穴…
    7/8/2021 4:28:00 P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183
    中医辩证治疗自汗①阳虛自汗全身汗出津津,或如水淋漓,周身怕冷,或手足冰冷,胃口差,大便不成形,心悸胸悶,形体肥胖,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虛弱或沉。中医治法為溫固阳气,調和营卫。举例方剂:桂枝湯加附子、牡蛎、五味子 ②肺气不足自汗自汗常出,活動或情緒激動…
    7/8/2021 4:21:02 P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103
    病症知识
    中医诊断自汗 人体出汗受气溫、湿度、精神、饮食、药物、体能狀態等影响。不因外界刺激,白天時時出汗,活動後更甚的表現,称為「自汗」。多汗令体表湿润黏膩,容易并发皮褶损烂、毛囊炎、热痱、疮疖等皮肤病。 从中医角度看,汗属津液一部分,血汗同源,汗出异常是脏腑失…
    7/8/2021 4:13:45 P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158
    病症知识
    中医说自汗 自汗,卫气者,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卫为邪所干,不能卫护于外,由是而汗出焉。且自汗者,有表里虚实之分。若自汗出,恶风寒,为表未解,当解肌,以致汗泄恶风,与汗后恶寒,皆为表虚,必用温剂。若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解里未和,从下之。设或汗出发润…
    7/8/2021 3:51:08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175
    中医对咳嗽的辩证治疗 天气逐渐转暖,但“倒春寒”的存在让不少人又与感冒为伍了。春季感冒咳嗽的人不在少数,咳嗽起来很难受,那么中医是如何辩证咳嗽的呢以及中医是怎么有效的治疗咳嗽呢?1、辨外感与内伤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先有表证或同时出现咳嗽,多是…
    7/7/2021 2:33:08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133
    一、酥油蜂蜜粥原料:粳米100克,酥油、蜂蜜各30克。制法:米煮粥后加入酥油、蜂蜜,用文火再煮片刻。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适用于咯血。二、鲜地粥原料:鲜生地50克,(干品10克), 粳米适量。制法:将生地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淘净大米,煮烂成粥。…
    7/6/2021 11:26:45 AM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