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893条记录
  • 1
    点击
    64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均与血糖升高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及其他异常的代谢因素是预防和减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发现,在防治并发症中最困难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发现糖尿病或未能在确诊糖尿病后及时行眼科检查。那么对于糖尿病眼病的…
    7/15/2021 5:22:19 P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116
    中医分析痿证病因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痿”是指机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①湿热侵淫久处湿地或涉水淋雨,感受外来湿邪,湿热侵淫经脉,营卫运行…
    7/14/2021 5:16:19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201
    中医辩证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
    7/13/2021 5:41:33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345
    中医針灸治疗自汗 中醫認為汗症的主要病變為陰陽失調,表裏不和。汗本属陰液,當身體衛氣不足,未能固攝肌表玄府(汗孔),汗液自出,形成自汗。由於肺衛固表,汗為心液,腎為陰陽之本,故汗症與肺、心、腎密切相關。 針灸治疗自汗常選上述經脈的穴位來進行刺激。一些重要穴…
    7/8/2021 4:28:00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173
    中医辩证治疗自汗①阳虛自汗全身汗出津津,或如水淋漓,周身怕冷,或手足冰冷,胃口差,大便不成形,心悸胸悶,形体肥胖,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虛弱或沉。中医治法為溫固阳气,調和营卫。举例方剂:桂枝湯加附子、牡蛎、五味子 ②肺气不足自汗自汗常出,活動或情緒激動…
    7/8/2021 4:21:02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95
    病症知识
    中医诊断自汗 人体出汗受气溫、湿度、精神、饮食、药物、体能狀態等影响。不因外界刺激,白天時時出汗,活動後更甚的表現,称為「自汗」。多汗令体表湿润黏膩,容易并发皮褶损烂、毛囊炎、热痱、疮疖等皮肤病。 从中医角度看,汗属津液一部分,血汗同源,汗出异常是脏腑失…
    7/8/2021 4:13:45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147
    病症知识
    中医说自汗 自汗,卫气者,所以肥腠理而固津液者也。卫为邪所干,不能卫护于外,由是而汗出焉。且自汗者,有表里虚实之分。若自汗出,恶风寒,为表未解,当解肌,以致汗泄恶风,与汗后恶寒,皆为表虚,必用温剂。若汗出,不恶风寒,则为表解里未和,从下之。设或汗出发润…
    7/8/2021 3:51:08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164
    中医对咳嗽的辩证治疗 天气逐渐转暖,但“倒春寒”的存在让不少人又与感冒为伍了。春季感冒咳嗽的人不在少数,咳嗽起来很难受,那么中医是如何辩证咳嗽的呢以及中医是怎么有效的治疗咳嗽呢?1、辨外感与内伤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先有表证或同时出现咳嗽,多是…
    7/7/2021 2:33:08 PM 查看详情
  • 9
    点击
    119
    一、酥油蜂蜜粥原料:粳米100克,酥油、蜂蜜各30克。制法:米煮粥后加入酥油、蜂蜜,用文火再煮片刻。用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适用于咯血。二、鲜地粥原料:鲜生地50克,(干品10克), 粳米适量。制法:将生地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煎煮1小时,去渣留汁。淘净大米,煮烂成粥。…
    7/6/2021 11:26:45 AM 查看详情
  • 10
    点击
    1837
    (一)胃热癍火1、临床表现:嘈杂而兼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或胸闷痰多,多食善饥。或似饥非饥,胸闷脘痞,不思饮食。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滑数。2、病因病机:戗食伤胃,痰湿内留,久而生热;或肝气部结,气滞不畅,郁而化火。3、治法:清胃泄热,和胃化痰。4、…
    7/2/2021 4:09:27 P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127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引起食物及痰涎从口吐出病症。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历代医家以有声有物胃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实践中呕与吐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故一般称为呕吐。 呕吐可见于西医中的许多疾病,如急性胃炎…
    7/2/2021 4:07:29 P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1013
    1、胃热炽盛型症状:突然吐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红,夹有食物残渣,吐前多伴烦热口渴,自觉胃脘有热上冲,或胃脘疼痛,或于酒食后诱发,大便秘结,或解不畅,色黑如漆,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涓数。治法:清泄胃热,凉血止血。方药:方用泻心汤含十灰散加减。处方:鸟…
    7/2/2021 3:49:56 P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350
    1、伤寒直中型症状:多为卵缩、囊缩、甚或为阴缩。畏寒肢冷甚者手足厥逆,自静蜷卧,语声低微,口鼻气冷甚至唇青遍身疼痛且重,少腹痛甚,尿清长,甚或小便不禁,或吐清水冷涎,或下利清谷脉沉微而迟。治法:温散厥阴寒邪。方药: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回阳返本汤…
    7/2/2021 2:17:48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962
    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事不节等原因诱发,而其根本病因则在于脏腑、经络的病变,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水湿不化,与肝、胆、脾、肾、心、肺等脏腑和经络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1、肝胆湿热《素问厥论篇》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为肝所主。胆经络肝,与肝经相…
    7/2/2021 1:56:47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128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等病范畴,历代医家均有较详细的记载。《素问》中专列《咳论》一篇,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匾要略》中有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等治疗咳喘的有效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明代张…
    7/1/2021 5:00:30 PM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