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认为仲景著作因王叔和之编次错乱而受影响,遂以伤寒六经为纲,重新编次,并于正治法之外,再列各经之变治法;且对伤寒之分证甚为明确,提出了以温清两法分别治疗伤寒;少阴及厥阴两证,以使学者先明治法,由法而方药,始能掌握伤寒之实质。此论于后世伤寒学发展,颇有影响。
他对同时代医家柯琴多有继承发挥,提出了“六经皆能自受风寒”的观点。世以《伤寒贯珠集》与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并重。后世医家对尤氏的评价虽褒扬程度不同,但对其一生勤勉,在医学一途上用心刻苦、撰述丰富都交口称赞。这种精神也很值今人效法。
尤怡倡导杂病应以《金匮要略》为宗。所著《金匮要略心典》是对《金匮要略》的注释,对条文不做牵强附会的解释,较好地反映了仲景诊治杂病诸证的学术思想。而《金匮翼》汇集了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依经典理论阐述该类病症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大法,然后分述各种具体病证的治法,各以古今验方,然后为尤氏按语。《金匮要略心典》与《金匮翼》共同形成了尤怡的杂病证治体系。
师事苏州名医马俶,既得师传,悬壶于世,名噪于时。
尤怡因年轻时家道中落,曾于寺院卖字谋生,能诗善文,与同里顾嗣立、沈德潜等有所交往。后来从医,其医术高超而不求世人闻知。到了晚年便隐居在浙江花溪以著述自得。
-
后世对尤怡的评价—“倾心仲景,荟萃百家,敢正前误”
尤怡致力于研究仲景学说几十年,其代表作《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的学术观点一直是后世伤寒研究学者广泛赞同并研究的重点,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的《静香楼医案》乃是众多医案中的典范之作,以其切实的风格为后学所推崇。其对伤寒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特点对我们后世…
-
清代医学家尤怡—隐居山林,著成传世著作
尤怡,字在泾,号拙吾,又号饲鹤山人,生年不详,约卒于1749年,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家贫而笃学,工诗善书,淡泊名利,曾鬻字于佛寺,年少时师从马元义学医,到了晚年艺术精湛,著述《伤寒贯珠集》等书籍。 《伤寒贯珠集》八卷,刊于1810年。是尤怡众多医著中备受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