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Tags标签:中医共有956条记录
  • 1
    点击
    230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与西医,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同为治病救人而存在,两者所采用的理论、治疗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下面则对此进行简单的描述,供大家了解。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方法论中医: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内部各脏腑、…
    11/27/2024 9:30:46 AM 查看详情
  • 2
    点击
    778
    《四部医典》,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宇妥宁玛云丹贡布著,成书于8至12世纪,为藏医学奠基之作。文献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典简介藏医学的主要医典。藏语是《居悉》(即《四部医典》),相传为宁妥云丹贡布编著。但…
    11/22/2024 3:58:18 PM 查看详情
  • 3
    点击
    210
    中医必备知识
    中医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遣方用药等方面运用广泛。 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此外,《灵枢经》中论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
    11/22/2024 3:56:29 PM 查看详情
  • 4
    点击
    486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
    11/22/2024 3:56:21 PM 查看详情
  • 5
    点击
    719
    《难经》原名《黄帝内经八十一难》,是传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所撰的中医古典理论书籍,又名《八十一难》《黄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共有八十一难,分别论述了脉学、经络、藏象、疾病、腧穴、治疗等医学内容,是对《内经》相关内容的补充与阐发。《难经》既是对《黄帝内经…
    11/21/2024 4:08:38 PM 查看详情
  • 6
    点击
    1259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
    11/21/2024 4:08:27 PM 查看详情
  • 7
    点击
    987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
    11/21/2024 4:08:18 PM 查看详情
  • 8
    点击
    136
    王焘,唐代(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0年 ,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他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在《外台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
    11/20/2024 4:04:34 PM 查看详情
  • 9
    点击
    114
    张文仲,古代医家名。张文仲,洛州洛阳(今洛阳市)人。年轻时就与洛阳人李虔纵、京兆(今西安)人韦慈藏以医术高明而闻名于世,曾任侍御医、尚药奉御之职。他善疗“风疾”,成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宫廷内著名的御医。《旧唐书•方伎传》载,“武则天、中宗以后,诸医咸推文仲…
    11/19/2024 3:36:10 PM 查看详情
  • 10
    点击
    315
    孟诜(shēn)(621~713年),汝州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人。唐朝学者、医药学家 [9]、食疗学家,孟子第31世孙。 精通医学,进士及第,授尚药奉御,累迁中书舍人。失言得罪武后,贬为台州司马,入为礼部侍郎、相王侍读,出任同州刺史。神龙初年,年老致仕,隐居于伊阳山,…
    11/19/2024 3:36:03 PM 查看详情
  • 11
    点击
    308
    孙思邈(?-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唐代医学家、道士,中医医德规范和大医精诚的制定人。 孙思邈自幼多病,故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开始行医于乡里,其提倡并践行以“大医精诚”之医德对待患者,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
    11/19/2024 3:35:57 PM 查看详情
  • 12
    点击
    219
    中医必备知识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璀璨夺,中医学即是其中一颗耀眼的珍珠。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唐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统治阶级重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官方医药机构…
    11/19/2024 3:35:49 PM 查看详情
  • 13
    点击
    316
    唐朝,文化艺术多元化发展,诗词绘画,佛教儒学等十分兴盛,对医学发展影响深远。唐朝政府重视医疗,临床医学成为主流,且日趋专科化。另外频繁地与外来文化交流,也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唐朝时期,中医发展迅速,各类中医著作层出不穷,常见的有《针灸甲乙经》、《诸病源…
    11/18/2024 3:48:21 PM 查看详情
  • 14
    点击
    366
    唐代四科,也就是指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所谓太医署,也就是古代医疗和医学教育机构,始建于南北朝时期,隋唐臻于完备,唐代的太医署是已知世界历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建制规模最大的医药学校,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14/2024 6:14:01 PM 查看详情
  • 15
    点击
    113
    肺虚,中医病症名,也就是肺脏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自身的的气、阴、阳等不足的现象,即肺的生理功能减弱。患者多会因此出现明显的咳嗽无力、气短、声音低怯、畏风自汗等症状表现,那么对于此病该如何进行改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肺虚的中医辨证论治。 肺虚的中医辨证…
    11/14/2024 6:13:28 PM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