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男女老少皆可发病,是目前临床多发病,根治颇难。
【症状】
一般以“三多一少”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为特征。“三多”即多饮(口于思饮,渴饮无度)、多食(消谷善饥,食不知饱)、多尿(饮一溲二,尿频量多,夜间尤甚)和“一少”——形体消瘦。其因不一,证有虚实,兼症亦异。临床所见,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寒证较少,尤以虚热和气阴两虚之证居多。
- 艾灸方案
- 针灸方案
- 中药方案
- 食疗方案
- 动静功法
- 相关文章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r>第1天 | 承浆 | 42-48 | 30-40 | 单穴 |
中脘 | 48-50 | 30-40 | 单穴 | |
足三里 | 45-50 | 30-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2天 | 关元 | 48-50 | 30-40 | 单穴 |
曲骨 | 42-48 | 40 | 单穴 | |
三阴交 | 42-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3天 | 期门 | 45-50 | 4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4天 | 下脘 | 45-48 | 40 | 单穴 |
天枢 | 46-48 | 40 | 双穴 | |
气海 | 47-50 | 30-40 | 单穴 | |
第5天 | 膈俞 | 47-50 | 40 | 双穴 |
膻中 | 45-50 | 30-40 | 单穴 | |
巨阙 | 45-50 | 30-40 | 单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6天 | 胃脘下俞 | 47-50 | 30-40 | 双穴 |
阳池 | 42-48 | 30-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7天 | 肝俞 | 45-52 | 30-40 | 双穴 |
章门 | 42-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8天 | 胃俞 | 48-50 | 30-40 | 双穴 |
水道 | 45-50 | 30-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9天 | 肾俞 | 47-50 | 30-40 | 双穴 |
然谷 | 42-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
第10天 | 肺俞 | 47-50 | 40 | 双穴 |
曲池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0 | 30-4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按语】
艾灸治疗糖尿病效果好,可不拘于阴虚症不宜灸之说。服用降糖药者应根据血糖指标逐渐减量。
【案例】
唐先生,男性,48岁
病史与症状:患者于两月前开始多食及消瘦之表现,近一个月伴有咳嗽。医院诊为糖尿病。现症:尚有多饮、多尿,大便稀而次数多。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
灸后第三天饮食及小便很快就减少而趋于正常,咳嗽止。继之体力渐恢复,15天后尿化验证实尿糖逐次减少;4个月后,测24小时尿糖较灸前有大幅度下降。
【艾灸体会】
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艾灸,灸疗期间切忌烫伤皮肤。
【体针】
[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2 ~3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少用药量,血糖浓度也较稳定。
【耳针】
[取穴]
主穴:胰胆、内分泌。
配穴: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
[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选1 ~2穴。第一疗程可用针刺法。双侧均针,留针30 ~ 60分钟。隔日1次,治疗10次。第二_疗程起,可视症情,改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强度)压丸法,每次贴敷一侧耳穴, 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
总有效率为94%。
【针灸(之一)】
[注意]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膀胱病变。早期有排尿功能障碍及少量残余尿;晚期则可有大量残余尿,并继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积水、尿毒症等。
[取穴]
主穴:分2组。1、气海、列缺、照海、水道;2、会阴、中膂俞、委阳。
配穴: 命门、肾俞、关元。
[治法]
主穴每次选用一组,交替运用。肾阳虚衰者可加配配穴。其中,气海穴及配穴用灸法,余穴针刺。灸法为艾条灸,每穴以雀啄法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采取紧按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腹背部穴要求向小腹或会阴部放射,而肢体针感,以出现感传为宜。针灸结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三个疗程。
【针灸(之二)】
[注意]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另一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该病症临床表现多端,几乎遍及各系统,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残。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瘫痪,植物神经病变可弓|起心肌梗塞、神经性腹泻等。
[取穴]
主穴:肺俞、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
配穴:周围神经病变加曲池、阳陵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心俞、内关;慢性腹泻加天枢、公孙。
[治法]
主穴每次取3 ~ 5穴,据症配加配穴。其中曲池、天枢穴用灸法,余穴针刺,背俞穴针后亦可加灸。针刺法为针刺得气后,予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 ~ 20分钟。灸法为用艾条灸,作回旋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3~ 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方一】
[药方] 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地骨皮、生知母各15克,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粳米各20克,生甘草8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 糖尿病燥热伤肺症。
【方二】
[药方] 生地、山药各20克,五味子、麦门冬、葛根各10克,蛤粉、海浮石各12克,花粉15克,鸡内金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肾阴虚阳亢症。
【方三】
[药方] 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势伤胃津症。
【方四】
[药方] 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山药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肾阴亏虚症。
【方五】
[药方] 蛇床子、莲子须、山茱萸、白鲜皮各10克,益智仁、桑椹、炙黄芪、山药、银花藤各30克,白茯苓15克,五倍子、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三七粉3克(冲服)。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肾阴亏虚症。
【方六】
[药方] 木香10克,当归、川芎各15克,葛根、丹参、黄芪、益母草、山药各30克,赤芍、苍术各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血淤症。
【方七】
[药方] 天冬、麦冬、熟地、赤芍各15克,黄芩、大黄(后下)各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元参30克,玉米须60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症] 糖尿病胃热炽盛症。
【方八】
[药方] 白术40-100克,枳壳15-20克,清半夏、三棱、莪术、葛根各20-30克,沉香15克,炙车钱2-3克。
[制用法] 水煎服。兼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肝郁者加郁金、茵陈;早衰者加女贞子、杞子、山萸肉。
[适应症] 糖尿病兼气虚。
【雪菜豆腐】
[食材] 豆腐100g,雪菜20g,烹调油5g,食盐、味精适量,葱、姜末少许。
[做法] 将豆腐切成2cm见方的块,用开水烫3分钟,捞出备用。将雪菜切成碎丁。锅放油加热,放葱、姜炝锅,放入雪菜,煸炒;再放豆腐、盐、少量清汤,旺火收汁,放味精,出锅即可。
【口蘑冬瓜】
[食材] 冬瓜100g,口蘑20g,葱、姜末、食盐、味精适量,烹调油5g。
[做法] 将冬瓜去皮,切成3cm见方的片,口蘑以顶刀切片。锅内放油加热,放葱、姜炝锅,放少许清汤、食盐烧开,放入冬瓜、口蘑旺火炒熟,放味精,出锅即可。
【生菜包松仁鱼米】
[食材] 生菜150g,玉米25g,松子仁10g,色拉油5g,青鱼150g,豆瓣酱5g,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将青鱼改刀成粒状,上浆。起油锅,煸炒松仁、玉米,加入鱼粒,翻炒,加盐和味精后起锅。生菜洗净,吃时用整个生菜叶包炒熟的松仁鱼米及豆瓣酱即可。
【生山药知母汁】
[食材] 生山药粉30g,花粉15g,知母15g,生鸡内金粉10g,五味子10g,葛粉10g。
[做法] 将知母、五味子加水500ml,煎汁300ml,去渣,再将山药粉、葛粉、天花粉、内金粉冷水调糊,趁药液沸滚时倒入搅拌为羹。
【葛根粉粥】
[食材] 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 将葛根洗净后,切成片,加清水磨成浆,沉淀后取淀粉,晒干备用。粳米淘净。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煮至米半熟,加葛根粉,再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